1. 首页 / 育儿

面对喜欢“顶嘴”的孩子 父母应该宽容对待

面对喜欢“顶嘴”的孩子 父母应该宽容对待
生活中有的孩子犯了错误,试图找出理由为自己辩护,其目的无非是为求得父母对自己的谅解,这种心理很正常,也是孩子鼓足了勇气才这样做的。如果父母武断地加以“狙击”,孩子会认为父母不相信自己。对父母的这种“蛮横”做法,孩子虽不敢言,但心不服,以后孩子即便有更充足的理由也不会再申辩了。孩子一旦形成了这样一种心理定势,父母的批评他就根本无法接受,把训斥权当耳边风。

  形成认识障碍

  一些犯了错误的孩子,因为没有真正认识到错误而与父母争辩。而这时父母简单粗暴地不给孩子争辩的机会,不让其通过“辩”来分清是非。根本性的问题其实没有真正解决。由此,孩子的认识就会逐渐产生偏差。

  扼杀新思想

  一个想“顶嘴辩解”的孩子,往往能将是非善恶权衡在自己的评判标准上,显示了不惟命是从,求是明理的思想特质。许多孩子正是在有所听和有所不听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了认识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而父母“不许顶嘴”的高压使孩子产生了唯唯诺诺的心理,这让他们以后如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处理问题?

  面对“顶嘴”的孩子,父母该怎样做:宽容对待

  这需要父母们应有足够的民主风范,切忌为了面子和尊严,而置孩子的“委屈”和“苦衷”于不顾,以势镇人,以“大”压小,从而挫伤孩子的自尊,导致孩子逆反和逃避心理的形成。

  耐心倾听

  要真诚地去倾听孩子辩解的理由,并且加以具体分析。不要凭主观臆断或一面之词而下结论。

  营造辩论氛围

  因势利导,充分让孩子申辩,培养他们敢想、敢说的良好习惯,能使他们既明事理,又练口才。

  引导孩子学会自我分析

  从鼓励的角度去教育孩子,使他们能正视存在的问题,鼓足信心去克服它。

  最后,请父母们少些“权威教育”吧!善待孩子的“顶嘴”,把他们的思辨和不讲礼貌分别开来,让他们在争辩中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对与错,从而更坚定自己的正确想法。

相关推荐

  • 来自前三个孩子的9个问题

    来自前三个孩子的9个问题

    来自前三个孩子的9个问题,孩子,宝宝,肚子,医院,去医院,严重,妈妈,育儿知识,或许你还没有过这种经历:即将迎来第二个孩子。然而,那些正在经历这一过程的妈妈却很乐意分享因此带来的啼笑皆非。这些趣闻来自其他的孩子,因为他们总有问不完的问题。问题一:宝宝现在就要出来了吗?我们要花很大力气才能向孩子解释清楚,腹中的宝宝还要经过一段时间才会出生。这个过程需要十个月,而我现在才两个月。问题二:这就是你看起来像在生病的原因吗?对于我来说,怀第4个孩子,晨吐比之前更严重...

  • 第二个宝宝来临:给足孩子空间

    第二个宝宝来临:给足孩子空间

    第二个宝宝来临:给足孩子空间,孩子,妈妈,宝宝,产检,时间,手足,生后,心理,有一位母亲,清楚得记得自己在五岁时,作了一名姐姐。在此之前,她很高兴自己是父母唯一的孩子。尽管后来她的爸爸妈妈做了很多的努力,但仍未能察觉到她心理及情感的变化。后来,当她成为母亲后,在第一个孩子六岁,即将迎来第二个孩子之前,她花了整整六个月的时间为大女儿做心理疏导。当家里新增了小成员后,如何让家庭一如继往的幸福?为小宝宝预留的空间与对大孩子的重视,成为爸爸妈妈们必须研究的功课。当家里...

  • 如何避免孩子对表扬上瘾

    如何避免孩子对表扬上瘾

    如何避免孩子对表扬上瘾,孩子,感觉,妈妈,引起,频繁,妈们,动力,导致,“我真为你感到自豪!”、“你是这么好的孩子,真聪明。”、“宝贝真棒!”、“小家伙,你是这样一个了不起的艺术家!”······父母频繁的称赞会引起什么?父母们承认吧,也许你们都曾对孩子说过类似这样的话语。因为这样,所以是好爸爸、好妈妈,对吗?你们向孩子展现了自己的认可及肯定,并且令孩子的感觉非常好。当孩子的自我感觉更好,他们会更自信,进而会成长为更加独立、成功的人士······实际上,当父...

  • 浅谈孩子的幽门螺杆菌

    浅谈孩子的幽门螺杆菌

    浅谈孩子的幽门螺杆菌,孩子,症状,感染,幽门螺旋杆菌,消化性溃疡,胃炎,引起,检测,细菌的幽门螺旋杆菌(Hp)在孩子的童年通常不会造成问题,但是,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导致消化系统的疾病,包括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在以后的生活中变成胃癌。此类细菌病症发生在世界各地的人群中,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多达80%的儿童与10%的成年人患幽门螺旋杆菌感染-通常还没有任何症状。标志与症状任何孩子都有可能在没有察觉的情况下患幽门螺旋杆菌,当细菌引起的症状通常包括胃炎与消化系统溃疡的症...

  • 儿童心理疾病的五大警示牌

    儿童心理疾病的五大警示牌

    儿童心理疾病的五大警示牌,孩子,儿童,心理疾病,症状,早期,焦虑,精神疾病,焦虑症,现在大多数家长的意识还停留在孩子只要身体健康就天下太平了,可是他们并不知道心理疾病对孩子的影响相对生理疾病更加严重。本文就针对有心理疾病的儿童可能出现的症状进行了梳理,帮助家长们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及时的发现问题并解决。孩子身体受伤家长都知道如何应对。不过调查显示,家长一般都不会帮助孩子克服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想要辨别出孩子是否有心理问题都很难。在儿童心理健康知识周期间(5月5日...

  • 父母应和孩子“打成一片”

    父母应和孩子“打成一片”

    父母应和孩子“打成一片”,孩子,心理,喜欢,时候,玩具,告诉孩子,感觉,了解孩子,不少心理学家曾提出,亲子关系与朋友关系的差异。然而,主张建立父母的权威和成为孩子的朋友之间并不冲突。实际上,在亲子的原有框架下培养与孩子的“另类”友谊,这样的育儿生活才会更轻松,也更有效。1.跟孩子一起阅读和孩子一起看书时说什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指导孩子?其核心是要让孩子成为讲述的主角,而成人则是孩子的听众、交谈的伙伴和老师。在这个过程里,父母和孩子都会得到极大的欢愉,而孩子将会对...

  • 孩子学术成就:家重于校

    孩子学术成就:家重于校

    孩子学术成就:家重于校,孩子,教育,社会,资本,作用,文化,身上,工作,一项颇具代表性的研究发现,在学生学业成绩方面,家庭教育的作用似乎大过学校教育。这项研究成果发表于《社会阶层与流动性研究》期刊上。家庭更重要英国《每日电讯报》对此报道称,“这项超过1万青少年的研究显示,当论及孩子的学术成就时,家庭环境的重要性差不多为学校教育的三倍之多。”为什么家庭更重要对于家长而言,这项研究结果所暗示的道理已经很明显:学校教育固然重要,然而家长的教育更重要。家长的指导...

  • 带孩子徒步旅行:开拓者选择成长

    带孩子徒步旅行:开拓者选择成长

    带孩子徒步旅行:开拓者选择成长,孩子,推车,宝宝,童车,婴儿车,喜欢,设备,载体,周末带着孩子去郊外徒步,享受大自然的美景,是一件很不错的教育方式。相比城里的孩子,家在农村的孩子,能更多的接近自然,对生活和自然有一份独到的见解。然而城里的家长也不必苦闷,也可以经常带着孩子去公园散步,呼吸清新的空气,让孩子去寻找自然。也有专门的远足组织帮你和你的孩子过一个开心的周末。推车远足为想要带着孩子享受户外的家庭而备黛比·弗雷泽想要她的两个孩子在欣赏户外风景中成长。于是,...

  • 正确引导孩子的“胡思乱想”

    正确引导孩子的“胡思乱想”

    正确引导孩子的“胡思乱想”,孩子,社会,语言表达,心理学家,锻炼,智力开发,认知能力,辨别,孩子的想象往往天马行空,不拘一格,常被成年人斥为“胡思乱想”。而实际上,这种“胡思乱想”理应得到鼓励和赞扬。热爱思考,喜欢幻想的孩子更具备探索精神,早早表现出惊人的学习能力和异于常人的艺术家气质。可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孩子的“胡思乱想”正面临着被家长有意或者无意扼杀的危险。指引孩子的胡思乱想而非扼杀孩子的想象多数是他们将身边事物的简陋概念以不太符合成年人逻辑的思路串接起...

  • 和孩子旅行的五大法则

    和孩子旅行的五大法则

    和孩子旅行的五大法则,孩子,准备,喜欢,地方,时间,照片,育儿知识,培养孩子,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旅行可以使一个人的胸襟变得开阔,视野变得宽广。同理,家长带着孩子去旅行同样能起到这些效果,而且还会大大增强孩子的适应能力和与人交往能力。那么带着孩子旅行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1. 慢慢来。你要知道自己和孩子在一起可以做什么,不要塞太多东西在你的包袱里面。日常规划中要考虑到午睡时间和点心时间。住在同一个地方,是一个好主意,因为孩子们很容易感到疲劳,所以你不需要从一个地...

  • 交通噪音与孩子的多动症有很大关联

    交通噪音与孩子的多动症有很大关联

    交通噪音与孩子的多动症有很大关联,孩子,环境,交通,多动症,症状,儿童,暴露,多动,古有“孟母三迁”,可见父母的爱子心切,外部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有很大影响。从古至今,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对于家庭环境,到底什么样的环境才能适合孩子的发展呢?最近一项研究发现,长期处于交通噪音中的孩子会增加多动症的风险,虽然这一发现,也存在诸多的变量,但不得不说,安静的环境对于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好处。长期处于交通噪音环境下的孩子有较高患多动症的风险根据德国的一项最新研究,在嘈...

  • 大人吮吸孩子的奶嘴:好还是坏

    大人吮吸孩子的奶嘴:好还是坏

    大人吮吸孩子的奶嘴:好还是坏,奶嘴,孩子,吸吮,哮喘,婴儿,湿疹,过敏,技术,孩子成长过程中,有很多健康问题都是与婴儿期一些细节有着重要的联系,父母要注意这些小的细节,虽然看似没有多大关联,却关乎重大。就拿孩子喝奶的奶嘴来说,也要定期注意卫生。最新一项研究发现,用吸吮的办法,清理奶嘴可以降低孩子患哮喘和湿疹可能性,所以妈妈们吸吮孩子的奶嘴并不是一件坏事。奶嘴清理适当能减少幼儿哮喘和皮疹患病率据纽约路透社健康专栏报道,一项新的研究发现,如果孩子的父母用嘴巴“清理...

  • 何时用精神药物治疗对孩子有意义

    何时用精神药物治疗对孩子有意义

    何时用精神药物治疗对孩子有意义,孩子,药物治疗,精神,药物,环境,动症,早期,情感障碍,如果孩子存在着行为、情绪、心理方面的异症,父母应该让他们进行药物治疗?还是采取别的方式?有观点认为,如果吃药可以让孩子活得更快乐、更平和,又未尝不可。但也有异议指出,考虑到他们的年龄,这真的是正确、有效的选择吗?家长如何确定孩子适合使用药物药物治疗应该用于对病情、症状在孩子身上产生的影响进行全面的评估之后,再考虑是否使用。这通常是由于在学校或家里出现非常严重的损伤,并且有必...

  • 孩子的幼年性关节炎

    孩子的幼年性关节炎

    孩子的幼年性关节炎,孩子,治疗,关节,关节炎,性关,治疗师,检测,健康,关节炎并非一种成人病。当孩子出现关节炎症时,父母需要具备哪些常识,如何在早期进行确诊,以及怎样配合医生对孩子加以治疗。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办法提前预防,这当中,涉及到对孩子的饮食做出调整,并且督促孩子坚持规律的运动、健身。在美国有近30万的儿童患有某种形式的关节炎,其中有的是短期,仅持续几周或几月,然后永久性消除。也有的呈慢性趋势,持续好几年。在罕见情况下,有的关节炎持续一生。幼年性关节炎...

  • 我没有孩子 我很好

    我没有孩子 我很好

    我没有孩子 我很好,孩子,女性,要孩子,生孩子,想要孩子,时候,女人,年龄,本文的作者一直都不想要孩子,但世俗的看法对她造成很多困扰。因此她不得不采取一些非常手段来避免人们对她议论纷纷。最终,她遇到了和她想法一样的女性,获得了内心的平静。虽然 她没有孩子,但她仍然过着属于自己的生活。我从未想要孩子。记得我爸妈有次圣诞节给我带来一个小孩子让我照顾。我给她喂了专用的袋装的豆子汤(那时我已经恶心得受不了了),之后她把淡绿色的便便拉在了尿布里,从此我打心底对小孩感到厌恶...

  • 浅谈孩子的素食观念

    浅谈孩子的素食观念

    浅谈孩子的素食观念,素食,孩子,饮食,婴儿,食物,摄入,营养,热量,素食主义是很多个人及家庭的选择,但家长会比较关心如果孩子是素食主义者,是否可以摄入足够及必须的营养。同时,如果孩子选择素食,那么有些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不包括蛋和乳制品。正如任何饮食所需的那样,家长应了解随着孩子的成长,他们需要的不同营养元素。婴儿素食婴儿所需的蛋白质及营养元素的主要来源是母乳及配方奶(素食的婴儿则尤其需要大豆配方)。纯素食母乳喂养的婴儿应该接受到维他命B12的来源。如果母亲的饮...

  • 孩子的自由与父母的保护

    孩子的自由与父母的保护

    孩子的自由与父母的保护,孩子,膝盖,下午,情况,设备,爬行,磨伤,标准,父母们还记得在自己年幼的时候,可曾想过无论外出游玩,还是做自己的事情时,可以逃离家人的管制?那么现在的孩子对这类的体验又是怎样的想法?父母们是否会担心孩子玩耍时摔跟头,划破膝盖,或者不放心他们独自去学校。这不禁让人们思考,是否对孩子的保护过多呢?还是这个世界有着太多的不可测因素及危险性,父母们不得不将孩子锁定在自己的视线范围之内。对待孩子采取自由放养方式的父母是什么态度?一个自由放养的父母...

  • 不让孩子问自己的来源 不是好父母

    不让孩子问自己的来源 不是好父母

    不让孩子问自己的来源 不是好父母,孩子,妈妈,宝宝,肚子,地方,精子,早期教育,卵子,每当孩子问他是从哪儿来的、或者他的弟弟/妹妹为什么跑到妈妈肚子里呢,类似的问题是不是会让妈妈们砰砰心跳,试图人孩子一个最好的回答,但无论怎样,都似乎有些不足。在这里,分享一些巧妙的技巧,帮助父母更好的察觉到孩子的此类好奇。当孩子问到为什么有小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时,怎样回答最好当孩子们提出一个问题时,父母最好弄清楚他们真正想问的是什么。有时父母紧张是因为感觉自己问的问题与“性”有...

  • 延伸思考:孩子成熟到足以应付电子媒体了吗

    延伸思考:孩子成熟到足以应付电子媒体了吗

    延伸思考:孩子成熟到足以应付电子媒体了吗,孩子,网络,发展,时代,电脑,一段,通讯,手机,随着现代科技业的发展,网络媒体对孩子产生着不小的影响,并且,已渐渐成为孩子们生活、成长的一个组成部分。父母除了紧跟孩子的节奏之外,仍需要把控好网络、通讯对孩子的影响及转变。紧跟时代进步是没错,但有必要掌握好最基本的方式。一位国外的家长,有着四个孩子。他针对目前的通信科技与孩子之间的关联,记述出以下的一段故事及心得:家庭事例手机、互联网、FACEBOOK、电子邮件,有趣的...

  • 孩子的计数能力与计数对象有关

    孩子的计数能力与计数对象有关

    孩子的计数能力与计数对象有关,孩子,作用,反复,教具,人员,专注力,时间,最新,圣母院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妮可·麦克尼尔与同系的研究生洛瑞彼得森发现,某些教具在教学中会混淆孩子的视听,影响孩子思考并解决数学问题,比如一些看上去亮亮的或是会发光的物品。一些具象的物品如玩具、积木等等,这些可以让学生触摸或移动的物品被称为教具。从上个世纪80年代至今,这些教具一直被用来传授学生最基本的数学技能。因为幼儿的思维是十分具象的,因而在长期的教学中人们发现具象的物品更容易让他们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