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育儿

包皮环切术减艾滋风险之谜

包皮环切术减艾滋风险之谜

艾滋病,这是一种困扰全球的疾病,通过血液和性传播。最近一项研究发现,包皮环切术通过减少阴茎周围的细菌来降低艾滋病的风险,这确实是一件振奋人心的发现。但具体包皮环切术怎么会降低艾滋病的风险,大家一定觉得很是纳闷,其实道理并不难,一起来看个明白吧。

包皮环切术减少阴茎周围的细菌

有前途的试验暗示,包皮环切术可以降低感染艾滋病毒率,但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并没有完全明白为什么。

现在,在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说,阴茎周围的细菌数的变化可能是部分原因。

依靠最新的技术,使有机体的基因测序更加快捷,更加方便,翻译基因组学研究院的朗斯·普锐斯和他的同事们进行了详细的阴茎微生物基因分析,从一群乌干达男子中,在包皮环切术前提供样品,一年后再提供样品。

普锐斯说,这些男子在手术前表现出了类似的微生物群落,12个月后,包皮环切的男性在低氧环境下生存的细菌大批量的减少。整体上与没有做切除术的男性相比他们有81%以上的人细菌减少,对于抵抗如HIV的感染,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

以前的研究表明,包皮环切术的男性降低了传播艾滋病毒50%的风险,使得这种操作成为重要工具,以防止病毒感染。为什么呢?细菌的高负担,可能会破坏专门的免疫细胞的能力,这种免疫细胞被称为朗格汉斯细胞,可以激活免疫防御能力。

阴茎周围的细菌负荷会增大感染病毒的风险

通常情况下,朗格汉斯细胞负责抓住入侵的微生物,如细菌或病毒,并培训免疫细胞,对病原体识别并作出反应。但是,当细菌负荷增加,没有做包皮切除术的环境下,炎症反应增加,这些细胞开始感染健康细胞。

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没有做包皮环切术的男性比没有包皮的男性更容易传播艾滋病毒,因为朗格汉斯细胞可直接对健康细胞传染HIV。他的研究小组还研究细胞因子水平是如何变化的,这是免疫细胞用来互相沟通分子信号,可能会受到细菌种群。

普锐斯是乔治·华盛顿大学职业和环境健康教授。他说:“在我们了解的微生物中正在运行一场真正的革命”。微生物几乎和其他器官系统一样,我们只是表面了解微生物和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

以前的工作建议,在肠道中的细菌种群的变化,例如,可能会影响肥胖,其他研究发现潜在微生物群落和癌症风险,哮喘和其他慢性疾病之间存在着潜在的联系。

相关推荐

  • 啤酒味道可刺激男性大脑

    啤酒味道可刺激男性大脑

    啤酒味道可刺激男性大脑,男性,多巴胺,饮料,酗酒,药物,中心,引起,喝完,根据对49名男性的研究,只需要尝一小口你喜爱的酒的味道就可以刺激大脑,并增加继续喝酒的冲动,即使没有任何酒精作用 ,因为味道会引发大脑中化学物质-多巴胺的释放。发表在《神经精神药理学》杂志上的研究结果显示,有酗酒家族史的人能显示出更大的效果。专家对此表示,家庭联系是“令人惊讶”的。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医学院,在美国,研究人员比较喷洒水,运动饮料和参与者喜爱的啤酒之间的影响。研究人员在男性口...

  • 婴儿中耳感染医护指南

    婴儿中耳感染医护指南

    婴儿中耳感染医护指南,抗生素,治疗,感染,中耳,指南,临床,严重,婴幼儿,美国儿科学会(AAP)刚刚发布了他们新修订的治疗中耳炎(婴幼儿中耳感染)的临床实践指南,如果不出任何意外的话,医生将采用这些指南进行相关的临床治疗。在2004年出版的美国儿科学会治疗中耳炎指导方针中,在满足临床标准的治疗情况下,建议应该使用较少量的抗生素。许多耳科临床医生接受并且采纳了该指南中的建议,但是也有其他人继续用以前的方式对患儿进行治疗:不管临床表现如何,继续使用较多的处方抗生素。...

  • 过敏、感冒或鼻窦感染 这是个辨析题

    过敏、感冒或鼻窦感染 这是个辨析题

    过敏、感冒或鼻窦感染 这是个辨析题,症状,鼻窦炎,鼻窦,感染,药物,过敏,慢性鼻窦炎,疼痛,如果你是过敏症患者,那么当嗅到的粉尘浓度上升时你便会打喷嚏。除了打喷嚏,过敏的典型症状还包括眼球发痒、鼻涕横流、鼻塞等。基于你的过敏源,过敏的症状一般会持续数周。如果你打喷嚏、咳嗽并且伴随着嗓子疼等症状,那么你很有可能是感冒了。感冒的情况下也会出现鼻涕多、鼻塞等症状,一般持续3天至14天左右。如果出现其他症状,那么你应该考虑另一种疾病的光顾,那就是鼻窦炎,这意味着你的鼻...

  • 美年均百万幼儿感染“游轮病毒”

    美年均百万幼儿感染“游轮病毒”

    美年均百万幼儿感染“游轮病毒”,感染,儿童,轮状病毒,孩子,预防,疫苗,健康,疾控中心,美国疾病预防中心研究发现,诺瓦克病毒超过轮状病毒成为美国儿童最大感染源。据《健康日报》报道,诺瓦克病毒——这种声名狼藉的胃虫在感染了无数游轮乘客后,开始在陆地上肆虐横行了。每年都会有大量的儿童被诺瓦克病毒折磨的上吐下泻,他们不得不向医生和当地的急症室求救。疾控中心的报告估算每年因这种疾病带来的医疗费用达到了两亿七千三百万美元。疾控中心的流行病学家丹尼尔·佩恩是此次研究的主要...

  • 维D含量低 新生儿更易患肺部感染

    维D含量低 新生儿更易患肺部感染

    维D含量低 新生儿更易患肺部感染,维生素,婴儿,新生儿,肺部感染,毫升,孩子,严重,预防,据外媒报道,近日荷兰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研究表明,新生儿维生素含量较低,其肺部感染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风险将是正常新生儿的六倍。RSV是婴儿患严重肺部感染的重要致病因。在美国,婴儿前12个月的生活中,最常见的是RSV导致的毛细支气管炎和急性肺炎。研究人员怀疑,低维生素D水平一直在RSV的形成中扮演一个脆弱的角色,这使得婴儿易患肺部感染。荷兰乌特勒支大学医学中心的贝尔德...

  • 美艾滋病患儿通过药物治疗似痊愈

    美艾滋病患儿通过药物治疗似痊愈

    美艾滋病患儿通过药物治疗似痊愈,治疗,艾滋病,感染,痊愈,药物,鸡尾酒疗法,孩子,几率,研究人员说,美国一名携带艾滋病病毒的女婴似乎在接受早期理疗和药物疗法后痊愈了。这个来自密西西比州的婴儿目前2岁半,停药一年的时间内没有任何感染症状产生。这项治疗是否对其它儿童有效还需要做更多的研究。但这个结果可能会让携带HIV病毒的新生儿有痊愈的可能。如果这个女孩能一直保持健康,那么她仅是这个世界上第二个艾滋病痊愈的人。医生黛博拉·佩尔绍德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病原...

  • 艾滋病

    艾滋病

    艾滋病,艾滋病,...

  • 美国出台新标准:幼童耳感染无需即刻启用抗生素

    美国出台新标准:幼童耳感染无需即刻启用抗生素

    美国出台新标准:幼童耳感染无需即刻启用抗生素,抗生素,感染,耳部,儿童,治疗,指南,儿科,情况,儿童耳部感染无需立即使用抗生素。近日,根据一个很有影响力的医生团体主导的一项新标准,这种情况或许并不需要药物治疗。新的指南中建议,年龄在6个月到2岁的儿童耳部感染之后,如果没有发热、剧烈疼痛或者其他并发症,可以继续观察48小时,并不需要立即使用抗生素治疗。对于一些年龄较大的儿童,如果也有轻微的耳部感染状况,48小时的观察期同样也是适用的。新标准旨在减少使用抗生素这...

  • 艾滋病

    艾滋病

    艾滋病,艾滋病,...

  • 宝宝耳部感染不可大意

    宝宝耳部感染不可大意

    宝宝耳部感染不可大意,耳部,宝宝,感染,粘液,孩子,症状,抗生素,导致,宝宝的耳部感染症状的危险性可大可小,父母在早期有效的防治则有利于将其伤害减小到最低。初为父母,你可能听说过一种婴幼儿常见疾病:耳部感染,并为此深感焦虑。75%的孩子会在3岁前患耳朵感染,甚至很可能持续至他们进入幼儿园的前一年。什么原因导致耳部感染?据专家分析,孩子的耳部感染很可能是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并发症,导致粘液集中在耳膜的部位,由于感冒引发的含病毒或细菌粘液流至耳部,就会引发耳部发...

  • 美台风受害幼童脑部突发致命性感染

    美台风受害幼童脑部突发致命性感染

    美台风受害幼童脑部突发致命性感染,感染,脑膜炎,手术,细菌性,治疗,脑外伤,专家,患者,据美国媒体报道,乔治亚州一名两岁男孩在桑迪台风中被树枝击中,目前伤势恶化危及生命,正在医院接受治疗。他的家人在Facebook上写道,去年10月29日桑迪台风袭来的时候,儿子特里普·霍尔斯特德正在日托中心院子里玩耍。突然一个断裂的树枝击中他的头部,使他大脑损伤严重,立刻进行了紧急手术。上周,也就是手术后三个多月,特里普突然感染细菌性脑膜炎,生命危在旦夕。他的母亲在Faceb...

  • HPMV——孩子五岁前必感染的病毒

    HPMV——孩子五岁前必感染的病毒

    HPMV——孩子五岁前必感染的病毒,儿童,感染,住院,孩子,急诊,导致,疾病,哮喘,或许你并没有听说过人类偏肺病毒HPMV,但是很可能你曾经就因为此类呼吸道细菌而生病住院。此类病毒12年前才被发现,症状与流感很相似。和流感一样,大多数人都是在极短的时间感染,然后慢慢痊愈,无并发症发生。但这种病毒能够导致严重疾病,最近一项研究发现,美国有6%的儿童因HPMV住院,而7%的儿科急诊病例都是由于此种病毒侵袭。美国范德比尔特大学小儿科副教授,资深研究学者约翰·威廉姆斯...

  • 幼儿因感染蝙蝠病毒而患上重病

    幼儿因感染蝙蝠病毒而患上重病

    幼儿因感染蝙蝠病毒而患上重病,感染,孩子,病例,药物,导致,严重,麻痹,狂犬病病毒,日前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一个8岁男孩由于感染了蝙蝠所传播的病毒,而导致患上了非常危重的病情,最为严重的情况下容易因麻痹而死亡。这已经是澳大利亚感染蝙蝠狂犬病病毒记录的第三个确诊病例了。另外两名受害者,也是在昆士兰州感染蝙蝠狂犬病病毒而死亡的。对于小男孩感染的源头,人们做出了一个假设。假设昆士兰州北部的男孩是由于被携带致命病毒的蝙蝠或飞狐咬伤或抓伤而感染的。他现在出现了身体不适的情...

  • 男孩长成为男性 需要其他男性角色的指引

    男孩长成为男性 需要其他男性角色的指引

    男孩长成为男性 需要其他男性角色的指引,男性,孩子,教育,孩长,原因,能用,社会,时间,假如你将100名男性带进一间房间并询问他们这个问题:“成为一名男性意味着什么?”,那么你可能会得到许多种不同的反应,而这时,你将比询问这些男性问题前对男人感到更困惑。假如你将100名男孩带进相同的房间并且询问相同的问题,那么你将得到与100名男性不同的观点。那么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成为一名男性对男人以及男孩而言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在这100名男性中,其中有一部分男性这一个问...

  • 虚拟环境有助自闭儿童实现交流

    虚拟环境有助自闭儿童实现交流

    虚拟环境有助自闭儿童实现交流,孩子,自闭症,治疗,自闭症儿童,时间,工具,专家,治疗师,在生活中,有很多孩子不懂得与别人交流,他们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不希望被注意,也不懂得去关心别人。据统计,像这样存在心理疾病的孩子全球有超过3500万,至今为止,医学家无法找到治愈自闭症的有效方法。虚拟世界或帮助自闭症儿童实现交流曾经有研究表明,电子游戏能够对自闭的孩子有所帮助。在现实生活中,他们无法和其他人交流,但在虚拟世界中,他们却能够简单地进行互动。据国外相关媒体报道...

  • 美环保署称:环境质量严重影响孩子健康

    美环保署称:环境质量严重影响孩子健康

    美环保署称:环境质量严重影响孩子健康,儿童,报告,哮喘,期间,几率,儿童哮喘,铅含量,明显,根据美国政府发布的数据发现,幼儿体内的含铅量在近几十年中已经出现明显的下降。但是新的环境报告称,儿童患哮喘的人数在逐年增加。“这一最新报告提供的重要信息,显示出了在一些问题上的良好进展。如减少儿童血液中的铅含量以及减少儿童在家接触烟草的几率,但仍有其他问题需要继续改进。”环保署署长莉萨·杰克逊在新闻发布会上说道。根据美国环保署的数据报告,年龄在1至5岁的儿童在 2009...

  • 家庭环境是教学第一现场

    家庭环境是教学第一现场

    家庭环境是教学第一现场,孩子,教育,孩子成长,社会,方法,原因,环境,作用,社会发展带来的诸多不良现象,学校教育的缺乏,教育体制的弊端,都是造成青少年各种问题的原因。但家庭教育,尤其父母是孩子种种问题的根源。1.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场所,家庭教育是孩子接受的第一教育。好的家庭教育能在孩子成长的最初阶段,也是最重要阶段打下基础,同时为孩子接受其他教育打好基础。相反,家庭教育缺失或教养不当,也会给孩子的成长和将来的教育留下诸多隐患。2.家庭教育伴随孩子成长,对孩...

  • 儿童成长:家庭环境比托儿机构更重要

    儿童成长:家庭环境比托儿机构更重要

    儿童成长:家庭环境比托儿机构更重要,孩子,发展,时间,孩子成长,质量,环境,机构,儿童,通过研究,我们可以得出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和兄弟姐妹的陪伴对学龄前儿童有强烈的正面影响。母亲受教育程度越高,孩子成长得越好。孩子成长状况与母亲受教育程度呈正相关在调查中,斯塔姆极其同事随机抽取了300个普通的中产阶级家庭作为样本。研究人员不但要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家长对孩子的培养方式,还要对孩子们所表现出来的语言、数字、认知和社交等多方面能力进行考核。听过对两部分数据的对比,研究人...

  • 伴随孩子成长的秘密 爸爸患有艾滋病

    伴随孩子成长的秘密 爸爸患有艾滋病

    伴随孩子成长的秘密 爸爸患有艾滋病,艾滋病,时候,医院,疾病,细胞,感染,扎到,肌肉抽搐,伴随着马可·罗斯一起长大的一个秘密是:他的父亲已经感染了艾滋病毒,而且作为一名医生,还要从事重要的医学研究。我的父亲对我说:“当你大约五六岁的时候,我正在研究一个新的疟疾药物。当时我负责监督西奈医院镰状细胞的研究,镰状病人的大部分血液样本都被我们用于实验。”“有一天,当我像往常一样采血过后,我做了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当时没有戴手套的我,正打算将针头从患者胳膊上拔下来,可是...

  • 镰状细胞病患者可自行决定是否妊娠

    镰状细胞病患者可自行决定是否妊娠

    镰状细胞病患者可自行决定是否妊娠,女性,细胞,终止妊娠,中风,妊娠,遗传疾病,专家,精神病学,英国法院规定,患有遗传性疾病镰状细胞病的年轻女性,可以自行决定是否终止妊娠,不再受到法律条款约束。一名患有遗传疾病镰状细胞病的女子,虽然已经具有一系列中风迹象,但仍然怀孕18周。她的这个行为,不会被指认为违法。法院发布的声明称,这名女性无论何时都有权利决定是否继续或者终止妊娠。法院可以征求她的意见进行适当的干预和保护,并按照她的最佳利益来做最后的决定。法官赫德利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