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声音培养独立的孩子
你这样教育孩子不行,作业没做完,怎么能玩?”“教育孩子也要考虑孩子的感受,不能实行独裁啊,要讲求劳逸结合,才有利于孩子的全面发展”。这样的对话经常可以听到,而孩子则是傻傻地看着父母的争吵,然后等待最后的一致“宣判”。
夫妻俩为了教育孩子而争吵,可能是家庭教育传统的解决之道,就是在家庭里什么都要达成一致,要不然父母必有一方暂时退出。但是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两种不同的教育方式的完美融合或许对孩子的身心成长会更好。
有两个声音,并不代表互相抵抗,很多时候都是可以完美融合的。把决定权给孩子,由孩子自己决定,怎样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娱乐,这也锻炼了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不只是被动听命。最终听取多方意见后的决定,可以得到最有效的执行。
现在很多孩子自我观念差,独立性差,依赖心理强。但是新一代的孩子中乖孩子多,有独立精神的少。因为他听不到不同的声音,自我思考和判断能力也不完善。想象一下,家庭环境中只有一种教育声音,孩子认为这是正确的,没有必要考虑和选择,只要听。
其实夫妻俩首先要明确,彼此的目的都是为了孩子好,这样就可以心平气和地来商量孩子的教育问题,能尽量避免争吵。如果有争吵,不要在孩子面前。夫妻在孩子面前感到没有面子,必然会升级争吵,影响夫妻感情,家庭和平。
父母的意见不同,但又彼此认同对方,那么在孩子面前就是和谐的两个声音。这样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帮助孩子树立自我意识,学会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
当然,夫妻的共同教育也受到尊敬,如果有人退出教育,监督者就会减少,用一只眼睛看到的东西总是比两只眼睛片面得多。更何况,心理学早就验证过,孩子的教育需要爸爸和妈妈。因此,父母必须教育孩子成为同盟,但没有必要达成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