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小贴士:纪律大作战
似乎没有什么让父母不能带动孩子与其合作更令他们沮丧的了。孩子的无动于衷令父母产生不被尊重、无力等各种负面情绪。来自于早期童年教育的专家们提出以下一系列“作战方案”,适用于对孩子进行的每一天的一贯性纪律培养。
获得注意
父母试着将说话的音调降低到等同于耳语的程度,然后明确提出你的要求。孩子们通常会用咆哮、大喊大叫、故意提高嗓门,或者用极度沮丧的语气跟父母说话。当他们面临着父母说话声音的转变,并适应、学习,进而调整自己说话方式的时候,无疑是一种变相的配合。而这一招通常比较管用。
要求+奖励
当父母想让孩子做一件事的时候,比如清理房间、刷牙、洗碗,不妨试试这样的表达:“当你整理好你的房间,我可以陪你玩一个游戏。”或者“当你刷好牙,我给你读会儿故事书。”父母适当得使用“当怎样怎样,然后怎样”这样的方式,如果持续性得使用,孩子则会习惯这样的节奏,并且很清楚自己的爸妈又在使用作为父母的特权了。父母务必注意的是,无论接下来给孩子的奖励是什么,那一定是他特别喜欢,或是尤其在乎的事。否则,这个办法完全不奏效。同时,父母的语调应该保持冷静,说完之后可以离开,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你相信他会完成你交给的任务,作为父母,你不想与他无休止的争论下去。
描述性质的赞美
这是一个极具功能的方式。如果父母使用得当,将能减少亲子关系中过多的权力争斗,同时让孩子乐意合作。在父母要求孩子完成某项任务的过程中,对孩子给予描述性质的肯定及称赞,能够很好得固定他们的行为,即便他们只是往正确的方向迈出一小步。这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表扬有必要落实到具体的行为方式及意识当中。
提问,而不是给答案
很多父母希望孩子去做一件事时,会直截了当得说出来,比如:外面冷,穿上大衣。而事实是,应该引导孩子知道他们该做什么。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孩子自己做出决定,也意味着他们掌握主动权与控制权,而不是一味得听从或跟从父母的指示去完成任务。
不是反抗,只是暂时缺少判断力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诉父母,他们不堪重负。在孩子生气的时候,父母不要认为你尖叫一声“立刻停止!”便真的起到效果,那不可能。不如尝试平静得坐在孩子身边,尽管这不容易,但作为父母,有义务为孩子树立正面的榜样。深刻的理解与陪伴,有时好过一味地说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