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人之间礼仪不可少的原因
家庭成员之间,有多少会彼此之间说谢谢、请、对不起?如果父母希望培养出一个懂礼貌的孩子,那么为什么不要求他们从在家里开始,懂得道歉呢?与此同时,父母自己是否做到了这一点?我们难免会习惯性忽略身边的小事,包括对孩子的教育。
“跟哥哥\姐姐\弟弟\妹妹\妈妈……说对不起!现在就说。”这是不是愤怒的爸妈在孩子出现不好行为时的态度反应?可是,这是在解决问题,还是制造了另一个争论?
在家庭出现对峙事件后,坚持道歉是很多家庭生活的基石之一。然而,强迫孩子与家人道歉有效?还是通过一种替代方式,可以令家庭更加和谐有爱?
当爸爸与妈妈各有一套育儿理论
身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戴夫,坚决反对强迫孩子道歉:“孩子被迫道歉,只是为了摆脱困境,说出父母想听的话罢了。”
相反,他的妻子琼则是简单的将惹出事端的孩子从问题中拉开,建议小家伙在能够与大家友好相处时再回来小伙伴身边。该模式重复多次,直到孩子出现悔意,并且渴望通过行动弥补自己的行为。据琼的统计,她的儿子重复了七次这样的方式。
戴夫和琼使用他们的这套策略,作为处理冲突本身的途径:“我们都希望规避冲突,并且意识到当我们对孩子的管理出现不一致的声音时,最简单的方式就是在说出让自己后悔的话之前,冷静走开。调整之后,再来面对。这意味着能够在不伤害夫妻感情的前提下,友好得找到解决方案。当我们对对方说抱歉的时候,是发自内心的感觉对不起。”
当然,在家庭道歉的辩论话题上,必然存在着各种不一致的意见和观点。也会因家庭环境的不同而存在差异。
一句“对不起”,通常与别的一些词:谢谢、请等等作为基本礼仪的支架。大多数家长认为这很重要,非常有必要鼓励孩子习惯性使用。从而让他们明白,这是一项重要的社会技能,它意味着尊重别人,也尊重自己-并且,必须是真诚的道歉,这也突显出家庭的和谐友爱。
父母的言行具有塑型的作用
当然,对于维持家庭的和睦,有着一系列的建议。其中一条亘古不变的道理莫过于父母保持一致性教育,同时以身作则,指导孩子的行为发展。因此,在希望孩子真心、主动向家人道歉之前,父母也应该愿意承认自己的错误,采取积极的措施弥补。
澳大利亚育儿网络指出:当孩子看到父母出现失误,同时以要求他们的态度及方式来自我约束的话,对孩子品德的形成十分重要。这一观点无疑呼应了育儿专家提出的意见:孩子很乐意看到父母犯错误,当父母道歉时,他们觉得某种行为得到了验证。
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的机制维持家庭关系,尤其处于应变状态时。然而,家庭成员之间的道歉,有助于建立信任,防止怨恨的积聚。所以,父母从生活的点滴当中,培养孩子的这方面意识,对家庭关系,乃至孩子今后的社会关系,都有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