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玩手机,男童当众狠踹亲妈,这种孩子你要吗?
时至今日,在生活中家长打骂孩子的情况还很常见,这一点我们并不提倡。不过,今天我们要说的是孩子打骂家长的情况。下面大家来看看是什么导致了这种情况的发生?作为家长,又应该如何应对孩子带有攻击性的行为?
▼ 孩子飞踹母亲引热议
前不久,网上流传着一则男童飞踹母亲的视频,引起广大网友热议。
据了解,事发地点是在广州的某家医院。视频中,小男孩十岁左右,情绪十分激动,在短短几秒钟内就对自己的亲生母亲连续踢踹了五次。男孩的奶奶一直在旁边竭力劝阻,但是根本无济于事。从视频中的争执声中可以判断出,男孩之所以狂踹母亲,仅仅是因为他的母亲不想让他玩手机。
▼ 为什么孩子会对父母大打出手?
如果孩子喜欢出言顶撞父母或者动手打父母,那么极有可能是由于父母教育不当造成的,但也不排除患有精神疾病的原因。俗话说得好,有因才有果,如果“问题孩子”是“果”,那么“问题家长”和“问题家庭”就是这个“因”。家长的溺爱或暴力使得孩子越来越任性。
1.溺爱使孩子变得自私任性
现在国家虽然开放了二胎政策,但是大多数家庭都还是只有一个孩子,孩子就是家庭的中心,家里所有人都围着孩子转,事事以孩子为先,孩子喜欢的就想尽办法送到孩子面前。这样的后果便是即使只有两三岁的孩子,也敢稍有不满就动手打父母,但是父母遇到这种情况大多数都不会放在心上,更不要说及时阻止和纠正孩子的这种错误行为。父母的溺爱使得孩子们在家里称王称霸,甚至变得自私自利,心中没有一点感恩之情。
2.更加关注孩子的成绩而非品行
在现代社会激烈竞争的形式下,家长们对自己孩子的思想品德渐渐的不上心,他们更加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只要孩子成绩优异,其他的事都不是大事,无论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家长们都会尽力满足孩子们,即使孩子们开始对家长随意打骂,家长们也不会觉得事情有多严重,只会觉得只是孩子在耍小孩子脾气而已。
3.社会的不良风气造成不利影响
现在的网络上有各种各样不利于孩子成长的东西,还有一些宣扬暴力色情的图书、影视,也让孩子慢慢学坏,变成了那种喜欢用暴力来达成目的的人。
▼ 如何应对孩子爱打父母的问题?
当孩子们出现打骂父母的现象时,家长不能把这种行为当回事,而是应该及时制止和纠正孩子的这种错误行为。
1. 及时制止攻击行为
要制止孩子的攻击行为,最直截了当的方法就是抓住孩子的手,并且严肃警告,告诉孩子不能打人。如果一次制止不了的话,那就多做几次,长久下来,孩子自然会理解不能这样做。
2. 家长要善于用语言表述
当孩子攻击家长时,不仅仅要用手拦住孩子,家长还要用语言来表达,比如“妈妈很痛”之类的话。这样不仅能让孩子学会表达,也能让孩子明白,暴力不是宣泄感情的好方法,语言才是表达感情的好方法。
3. 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古语有云“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家长其实就是摆在孩子面前的一面镜子,当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的时候,往往会模仿自己父母的行为。如果家长自身就是暴力分子,那么很有可能平时的行为、话语会影响到孩子,孩子也就有样学样,变得暴力。
4. 尊重孩子,不要轻易动手
曾经有家长说,有一次小孩在闹,她只是轻轻打了孩子一下,却没想到孩子质问她“你敢打我”?为什么小孩会问出这种话,那是因为每个人都以自己为中心,即使是小孩也不例外。所以家长尽量不要动手打小孩,不然小孩会认为打人能解决问题。
5. 从点滴小事教导孩子
家长们要多想一些活动,和孩子一起体验一件件小事,从小事中教会孩子做人的道理,教导孩子学会尊重他人,不要把暴力当成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当孩子出现打人行为的时候,不仅要制止,更应该教育。
▼ 孩子犯错,“轻声教育”很重要
相信很多家长都会觉得教育孩子很难。当孩子犯了错,有些家长控制不住自己会冲上去一顿打骂,有些家长会觉得孩子还小长大就懂事了,继续溺爱孩子。其实,要教育孩子很简单,只要做到“轻声教育”即可。
1. 压低音调、降低语速
别看只有八个字,但是其中的学问大得很,把声调压低有助于家长控制情绪;而放慢语速,则有利于家长在说话的时候思考,以免一冲动做出后悔的事情。在孩子犯错的时候,一些家长总是急于批评孩子,或打或骂,但是打完骂完又会后悔。这就证明其实家长们并没有那么生气,只是没有及时调整好自己而已。
2. 指出错误,同时表明期望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如果单纯吼孩子、打孩子、骂孩子,只会让孩子觉得害怕,或者让孩子产生更强的逆反心理。但是如果不批评孩子又不行。这时候家长需要做的是指出孩子的错误,并且表达自己对孩子的期望,告诉孩子们这样做会造成什么不良后果。
3. 减少易怒、冲动情绪
如果孩子一犯错家长就发脾气,只能证明这个家长做得很失败。他们不会处理自己的情绪,也没有耐心去对待孩子的错误,他们只会仗着自己的身份和气势来镇压孩子。这种方法或许有用,但却是一种畸形的方法。正确的方法应该是用一颗平和冷静的心来对待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