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被烫伤,脸上竟布满猫毛……原来是偏方惹的祸!
秋冬季节,烫伤事件频发,活泼好动的孩子们更是一不留神就中招了。孩子受了伤,做家长的自然心里着急。为了让孩子好得更快,很多老一辈都会搬出各种五花八门的偏方、土方。
然而,偏方土方陷阱多,坑娃没商量。这不,11月21日,广东的一名小盆友就饱受了偏方之苦。
事件回顾
11月21日,广东中山市博爱医院的小儿外科出现了这样一个病例:一名小盆友3天前被开水烫伤了,他的烫伤创面上出现了感染,并且“长满”了密密麻麻的毛,看上去触目惊心。原来,当时孩子烫伤后,家里老人动用了偏方——【用猫毛敷伤口,可以促进愈合】,把家中猫咪的毛全剪了下来,给孩子敷烫伤创面。
结果可想而知……唉,看到小朋友创面上的那一层层的猫毛,小白妈都一阵阵心疼。
这些烫伤偏方别再用,害人不浅!
当然了,上述也不是偏方坑人的个例。光是处理孩子烫伤的偏方就多到眼花缭乱,简直令人大开眼界,下面这些做法大家眼熟吗?
○ 涂酱油
酱油具备一定的油性成分,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护肤作用,但同时它也含有盐分和色素沉着。如果在烫伤患处涂抹酱油,不仅会加剧痛感、增加细菌接触创面的机会,还会污染患处,影响医生的诊断。
○ 抹牙膏
牙膏抹在患处,会给人以清凉感。然而,这种清凉感并不会有助于伤口的痊愈。而且牙膏干结了之后,还会黏附在患处,非常不利于患处散热,也不利于伤口的清理。
○ 抹炉灰
这个偏方在很多农村地区很常见。然而,用炉灶灰涂抹伤口是非常不卫生的,不仅不利于伤口痊愈,还会增加感染几率。
○ 紫药水
紫药水是比较常见的消毒药品,其主要成分是龙胆紫。但在孩子被烫伤后,光消毒其实意义并不大。而且由于紫药水是有颜色的,抹在患处很容易形成斑点,也会影响医生的诊断,还容易留下难看的疤痕。
还有一些家长会在孩子烫伤后使用青草膏。青草膏对疼痛和肿痛确实有一些缓解作用,但它并不是专业的烫伤膏,且刺激性较强。如果孩子烫伤患处存在破皮,建议不要使用青草膏。
处理宝宝烫伤的正确姿势
上述偏方、土方不可取,那么如何正确处理宝宝的烫伤呢?其实有个小口诀,这里分享给大家。
★ “一冲”
宝宝烫伤后,家长应该立刻带宝宝离开烫伤源,然后在第一时间用凉的自来水冲洗宝宝患处,至少持续冲洗一刻钟,让温度降下去。但注意温度不要过低,也不要使用冰块,否则会导致破损的患处恶化。
★ “二脱”
如果宝宝患处与衣物黏连,不仅加大感染几率,也不利于散热。但家长不要硬把衣物脱下来,以免撕裂伤口。可以用凉水先将患处的衣物浸泡一会儿再轻轻脱下,或者用消完毒的剪刀缓缓剪开。
★ “三泡”
褪去患处的衣物后,应再将烫伤患处于凉水之中持续浸泡,泡到痛感明显减轻为宜。
★ “四盖”
做完上述步骤之后,为了保证患处清洁,家长应该用干净的毛巾、无菌纱布等覆盖住宝宝患处,谨防进一步感染。
★ “五送”
当然,为了更科学地处理宝宝患处,家长们做完应急措施,还是要尽量带宝宝送医查看。特别是一些烫伤程度严重的,家长们千万不能自己草草处理,胡乱涂抹药膏等。
谨防孩子烫伤,这些事项需注意!
为了预防孩子烫伤,做家长千万要看管好孩子。下面这些事项大家要特别留意!
1. 洗澡水温要适宜
孩子洗澡时,如果水温过高很容易会引起烫伤,尤其是皮肤娇嫩的小宝宝。家长为宝宝准备洗澡水的时候,一定不要以自己能承受的温度为标准,水温以40度左右为宜。
2. 让孩子远离厨房
厨房重地,也是宝宝烫伤的高发地,家长应让年纪较小的宝宝远离。油锅、暖水瓶、汤碗等,也要注意不要让孩子接触到。
3. 别给娃用暖宝宝
暖宝宝虽然是保暖神器,但热度却是不可控的。现在市面上的暖宝宝最高温度甚至可以达到63℃。而对于皮肤娇嫩、感觉还不敏锐的宝宝们来说,即使是40℃的暖宝宝,在长时间接触后也可能导致烫伤。
4. 取暖设备选妥当
冬季取暖装备多多,取暖器、电热毯、暖气片等,都是很多家庭都在用的。为了避免宝宝被烫伤,家长们一定要对这些取暖设备的质量进行把关。同时,也要注意使用方式,像电热毯就不宜整夜使用。
5. 可燃物品要远离
家里的可燃物品,尤其是一些像打火机、火柴等的小物件,很容易引起宝宝们的注意。家长们平时可以多多给孩子们进行防火教育,同时做好可燃物品的收纳,不要让宝宝们接触。
6. 烫伤隐患需排查
日常生活中,还有一些烫伤隐患也需要家长们警惕。比如热腾腾的饭菜、装有热水的杯子、裸露的蚊香、过热的电动玩具等等。
宝宝烫伤,家长们在处理上一定要慎重。莫乱用偏方、土方,科学应对+及时送医才是正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