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网辟谣】这些有关宝宝发育迟缓的谣言,你还在当真理吗?
育儿之路也是为人父母的一次修行!在孩子的成长发育过程中,很多宝妈的育儿经验来源,无非是自我的摸索,过来人、长辈的言传身教,或是从其他渠道道听途说!有些宝宝明明是发育迟缓,但有些“过来人”确告诉你这是好事!单纯的父母还信以为真,反而错过了黄金恢复期。本期《育网辟谣》,小编就带领大家一起排坑~
真相:错!孩子说话晚无关富贵,而是发育迟缓的表现。
“贵人语迟”其实出自《论语·里仁》,原句是“贵人语迟,敏于行却不讷于言,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其意思是真正的君子,做事谨言慎行,不轻易开口。然而到了现代,就常被误解为说话晚的人是“贵人”的意思,毫无科学依据。
孩子的语言敏感期非常短,特别是1-2岁是语言发育极其关键的阶段。对于大人的呼喊、指示都能清楚明白,且给予回应,完成大人所交代的任务。若孩子没超过两岁,说话较晚,父母也不必太担心,继续观察,并且多多给予语言刺激,常常鼓励孩子。
若宝宝超过两岁,还不会说话或者说话很少,那就要考虑是否是发育迟缓问题,此时就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必要时需要配合医生进行干预和训练。
真相:错!走路早晚不影响福气,但会影响发育。
常听老一辈人说,宝宝走路晚是“有福之人”,以后会“大富大贵”,具体原因不得而知。
其实孩子发育的每个阶段,都是有一个次序的,从翻身、坐立、爬行、站立、走路,一步一步来。一般来说,大部分孩子会在十个月到一岁半之间学会走路,太早或者太晚都不是太好。家长们要随时关注,若孩子迟迟不会走路,家长就要及时带孩子就医,以免耽误了宝宝的成长。
其实爬行是宝宝走路之前必备的一个过程,只要爬得好了,那么全身各方面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那么走起路来也是水到渠成的事。平时在跟孩子互动的过程中,也要更多的引导和鼓励孩子,让他有充分的兴趣去学习走路。同时也要注重孩子腿部力量的锻炼,注意日常钙质的补充,这样孩子的骨骼发育才会更好,这对于学步也能启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真相:错!身高七分天注定,三分靠打拼,营养、睡眠、运动一个不能少。
有些家长发现自家宝宝好像比同龄宝宝身高矮了点,但大多会觉得很正常,毕竟是靠父母的遗传。但其实遗传只是一部分因素,后天因素足以让结果向着“意料之外”发展。包括营养、睡眠、运动等。要是后天做的好,能给孩子身高“锦上添花”!若做不好,那就会给孩子拖后腿啦。
家长每天可以带着孩子运动20分钟,年纪小的可以做户外跑、跳等运动,大一点宝宝可以打篮球,跳绳、游泳等运动。每天睡觉要早于22点,睡眠时间1-3岁的孩子应保持12-14小时,4-6岁保持11-12小时,7-10岁保持10小时,10-14岁保持9小时。同时均衡饮食是王道,要保证钙、磷、蛋白质等的供应。
可能很多爸妈还不了解生长发育缓慢的具体症状,其实主要就是这四点:体格、运动、语言和智力,最明显的是身高体重、头围胸围比同龄孩子相差很多。其次就是运动发育也明显落后于同龄人。若孩子得不到及时的矫正和治疗,这对于孩子最终的体重和身高都会形成严重影响,孩子会出现矮小症、营养不良等,严重影响生长发育问题,对后期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都会造成严重影响。
育儿无小事,宝宝的每一个表现,父母都不能大意,若发现宝宝有类似症状,除了需要去医院做检查之外,还要重视儿童的营养搭配,合理膳食。多给宝宝补充蛋白质,比如鱼肉蛋奶和豆类食品,及时补充营养。除此以外,还可以适当使用儿童营养品。
有关宝宝的发育问题,妈妈们切勿掉以轻心,一定要选择正确的育儿方式,不要轻信“经验之谈”,科学育儿更靠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