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前忧郁症
产前忧郁症
忧郁症不仅会出现在产后,还可能在产前出现。如果不加以重视,那么这种产前抑郁症不仅会伤害到怀孕的女性,还会影响腹中胎儿的发育。那么,什么是产前抑郁症?为什么有产前忧郁症?又应该如何预防产前忧郁症呢?
什么是产前忧郁症
该症就是指孕妇因生理或心理发生改变,对老公或家人有一些新的或者不正确的奇葩想法。如担心孩子出生后会取代自己在丈夫和亲人心中的地位,对生产过程感到害怕等等,种种原因都会导致女性因内心需要无法实现而出现负面情绪。
产前忧郁症的症状
1.情绪反常
患有产前忧郁症的女性平常无法集中自己的注意力,开始变得容易烦躁、生气。
2.兴趣丧失
有些女性甚至可以连续一个星期对任何事物提不起兴趣,有时还觉得长睡不醒比较好。
3.性格自闭
除了必要的讲话,这类女性会显得非常消沉,可以一直保持沉默甚至维持三天以上。此外,还有可能整天把自己关在不开灯的房间里。
4.排斥性生活
即使夫妻间性生活很和谐,但是这类孕妇可能会连续几个月不愿意和老公同房,甚至要分房睡。
5.依赖酒精或药物
对酒精或者药物产生依赖也是忧郁症的表现之一。
6.有自杀念头
孕妇最危险的表现就是有自杀的想法甚至是行动,一旦出现这种情况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怎么自测产前忧郁症
以下为大家列出一些产前忧郁症的症状,通过对照后发现有三种或者以上症状,并且时间已经持续两个星期,那么就需要去看心理医生,看看是否需要接受心理治疗:
1.认为所有事情都没有意思、没有兴趣。
2.每天都感到伤心、失望,或者觉得内心空虚。
3.注意力很难集中。
4.容易暴躁或者生气,或者很爱哭。
5.睡眠障碍或者睡觉过多。
6.过度或者长期劳累。
7.总是不想吃东西或者想要吃东西。
8.内心感觉愧疚,认为自己很没用,生活没有希望。
此外,患者情绪还会有周期性地起伏,一段时间抑郁,一段时间情绪高昂,包括突然变得活泼爱动、几乎不睡觉或者饮食、思绪纷杂、社交不正常、判断力减弱。这些都是“双相抑郁”的严重症状的表现,需要及时就诊。
为什么有产前忧郁症
· 激素变化
肚中有了宝宝后,女性体内激素数量会发生变化,例如神经传递素的数量就会改变。而神经传递素可以干扰到脑部情绪调节,一旦发生改变,孕妇比较容易感到焦躁和忧郁,但是生产后症状会得到好转。
· 其他因素
若怀孕的女性过去患过抑郁症或者家族有忧郁症史,那么患产前忧郁症的可能性很大。除此之外,如果与家人尤其是丈夫的关系不和谐,那么患上产前和产后忧郁症的几率都很高。
产前忧郁症的危害
· 对孕妇的危害
孕妇心理状态对日后的生产和腹中的孩子都会有影响,容易诱发产前并发症等。如果孕妇过于焦虑,那么体内生物神经就会紊乱,生产时可能会难产。此外,倘若因为太过焦虑忧心导致准妈妈难以好好消息,那么身体中的营养便会流失,日后分娩时会有滞产的风险。
· 对孩子的危害
若女性心理情绪比较焦虑,那么生产时可能会造成产程变长,孩子有可能会窒息;此外这还会导致身体产生数量过多的肾上腺素,继而致使准妈妈代谢性酸中毒,而腹中的宝宝便会因此缺氧。
如何治疗产前忧郁症
治疗郁郁症的办法很多,常见的有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等。但是对于孕妇来说,因为药物有副作用,应该尽量不要选择药物治疗。
1.药物治疗
目前一线的抗抑郁药仍然是三环类药物,而第二代非典型抗抑郁药物被成为二线药。其实各种三环类抗抑郁药的效果接近,可以根据抑郁程度、副作用等加以选择。丙咪嗪和去甲丙咪嗪镇静效果并不是很好,患有精神、运动迟缓的抑郁症患者可以选择服用此药;而阿米替林、多虑平等镇静效果比较好的药物适合焦虑、失眠等患者。但是三环类药物抗胆碱能和对心血管的副作用都很不容小觑,因此需要小心服用,而二代非典型抗抑郁药物有很多种,常用的是选择性5-TH再摄取抑制剂氟西汀、舍曲林等,副作用很小,而且比较安全,适合长期使用。
双相抑郁和单相抑郁一般采用相同的治疗方法,不过患有双相抑郁的人群服用抗抑郁药物可能会变成轻躁狂,因此最好同时服用抗抑郁药物和碳酸锂。
2.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的手段就是通过使5-HT增加,可以让去甲肾上腺素的数量变多,从而使神经细胞活动更加活跃,缓解抑郁情绪。通过使帮助镇静的内啡肽分泌变多,能够让患者感觉愉悦和舒适,缓解沮丧、失望的情绪。除此之外,通过调节抑郁症患者的脑电波和生理特征,可以缓解身体的不适。
目前,比较有效的物理治疗办法是经颅微电流刺激疗法(CES)。包括alpha-stim、fisherwallace等。目前国内只有alpha-stim scs。
3.电休克治疗
需要想办法避免抑郁症患者自残和自杀,如果患者自杀念头比较强烈,可以采取电休克治疗手段,等到患者病情稳定后依靠药物进行巩固。
4.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的方法是很有用的,通常会与服用药物和物理治疗手段相结合。
怎样预防产前忧郁症
1.提前做好准备,让自己在怀孕期间保持愉悦的心情和积极向上的态度。
2.为自己补充精神食粮,可以通过电视、报纸等途径学习孕期保健知识;积极参与孕期课程。
3.饮食起居要有规律。
4.多和其他怀过孕的女性交流心得,学习经验。
5.开发自己的兴趣,分散注意力,使心情保持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