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与餐厅:父母一决高下

孩子与餐厅:父母一决高下

当孩子在餐厅或公共场合喧哗或吵闹时,父母的态度应该如何?周围人群的态态又该怎样?有必要从这样的一个表象反思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模式及所抱持的理念与期待。每一位父母需要切实、有效得培养孩子的礼仪与涵养,这将影响他们一生。

当孩子在餐厅发起飙,父母们何去何从?以下是一则母亲的亲身经历,而且,一个礼拜发生了两次:

事件记录

我与儿子在一家餐厅里享受着晚餐,看着他大口吃鲑鱼酪梨卷,4岁的小家伙外出用餐时就特别兴奋。当时下午五点,餐厅人很少,过了会儿进来一家人:妈妈、爸爸、大约7岁和4岁的儿子们,还有一个约六个月大的女儿。坐下后小婴儿开始发出刺耳的尖叫。我的儿子随之捂住耳朵,这当然不是我与儿子在晚餐时期待遇到的一幕,但是,我们都笑了。那位母亲似乎很尴尬。

然后,忽然另一个女人去到那个家庭面前,大声指责那家人不应该允许孩子在公共场合大喊大叫,随之大家跟着指责他们,那架势似乎要群殴那户人家。群起而攻之的结果是那家父母带着孩子们十分委屈且气愤得离开了。这时我的儿子差点儿哭出来:“怎么了?妈妈。”我带着他也离开了。

十分钟后,我和儿子在冰淇淋店遇到了那位爸爸、妈妈带着孩子们。我们都试图用甜食转化心情。显而易见,他们仍为刚刚发生的一切而感到惊恐、生气。她的儿子两颊泪痕。我试着安慰他,并且让他知道,刚刚那些令他母亲生气的人们一定是在生活中遇到了很多让他们恼火的事情,借此发泄心中的情绪。他的妈妈感激得看着我:谢谢你,总会有人能够理解。

事件反思

那双哭红的眼睛与泪湿的面颊在的我脑海中挥之不去,我不能停止想起那个刚刚学会发声的小姑娘,她的声音竟引发如此疯狂的行径。我思考这件事对她家庭的影响,由于小婴儿的尖叫声带来的后果,也许在接下来几周、几个月、甚至几年都将对她的哥哥们有着负面的影响。

别误会-我也相信,如果孩子们在餐厅或任何被要求安静的公共场所发出噪音,家长有责任采取补救措施,或者带孩子离开。但是通常,生活并不是完完全全得一丝不苟、一尘不染。有的时候,一定要为了阻止所谓的儿童嗓音,让母亲带着六个月的婴儿“滚出去”吗?

事件延伸

换个角度看,也许这件事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所追求的是概念中的“好父母”,一方面我们放任孩子做他们自己,不打击孩子的自信心、不改变他们、不伤害他们的情感。可同时,又会有相反的逻辑。因而,找到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是父母们需要负起的艰巨任务。

事实是,没有“理想的父母”,也没有完全“精准”的教育方式。通常,最受欢迎的教育方式是用今天的错误建造明天对的通道。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