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停止孩子的“受害者”思想

如何停止孩子的“受害者”思想

当孩子对父母说:“你不了解我。”无疑,他将自己置于受害者的角色,他真正的意思是:我是被你误解伤害到的受害人!如今,在我们的社会与生活中,普遍发现孩子与成年人一样,善于运用这些策略将他们的行为合理化。

青少年也“受害者”思想:“你根本不了解我!”

为什么家里的青少年会有这样的想法呢?原因之一在于,这是他们试图在父母面前维持自我的一种方式。他们将自己视为父母的受害者,认为自己因为各种家规受伤了,甚至,被父母的限制与期望伤得体无完肤!

当孩子对你说:“你不了解我!”时,别顺着他的话往下说,否则甚至能引起一场“战争”。不妨回答他:“好,也许我是不了解你。但至少我知道,你必须把家庭作业做好。不然游戏时间自动被取消。”或者告诉他:“可能我不了解你。但重要的是,你明白我对你的期望就行了。”父母不需要将话题停留在与孩子争论谁了解谁、谁爱谁之类,而是坚决不让自己陷入这类的话题“陷阱”。

孩子只有当父母真的伤害他们时,才会成为受害者

一个不争的事实是:当父母允许孩子受伤时,他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受害人。为了让孩子变身受害者的角色,父母不得不接受他的借口或责备。父母不妨尝试着这么说,挑战小家伙们的错误思维:

1.“你的话听起来像在误导妹妹。她正看着你走错路。”

2.“编借口也解决不了你必须去修草坪的问题。并且,我希望你能做到。”

3.“责备老师也不可能帮助你完成家庭作业。”

父母需要帮助孩子识别到他们的思维错误,摆正问题的先后次序。这是转变孩子的一种方式方法。

当孩子的“受害者”思维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如果父母不希望孩子的错误思维变成一种生活方式的话,面对孩子将自己置于受害者这么一个事实很重要。多年前,加利福尼亚的一所监狱系统对罪犯做了深入研究,极重要的一点是,它显示重新回到监狱的罪犯曾经反复将自己当成受害者:贫困的童年、社会关系、缺乏父母的管教。更重要的是,只要他们认为自己是受害者,他们就不认为自己有责任改变他们的反社会行为。

作为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你必须知道,大部分的时间他们都认为自己是弱势、被伤害了。记住,即使你的孩子已经自动发展成错误思维,仍取决于父母如何纠正这样的不正确,并且帮助及陪伴孩子挑战“受害者”思维。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