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效的一致性
“在所有事情中,坚持不懈是最难的。”很多父母都有这样的感慨。在这篇文章中,将解释到为什么孩子的行为里,“一致性”是关键,并且向父母介绍,当你们想放弃时,如果让一切保持在正轨上。
对大多数父母而言,为什么维持孩子的一致性非常难?
首先,父母也是寻常人,除非我们不断得训练自己。对父母而言,对孩子的教育当中,习惯一致性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打个比方,当家里来客人时,父母往往会代替孩子收拾好他们的房间,而在此之前,也许已经向孩子说过很多遍他必须自己做的事,可孩子的回应却是尖叫。
就目前状况而言,有很多家庭在对孩子一致性、连贯性的品质培养方面,还蒙在鼓里。当孩子犯了错,父母惩罚孩子,同时让他明白,没有任何人对事情是可以提前预测的。如果事情不能被预测、并且他没有能力把问题解决、缺乏社交能力,那么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无法感知到自己行为的价值、智慧,以及经验。
再次,孩子学习的关键步骤是:增强主观能动性、实践、重复。父母一旦出现任何伤害到孩子的言行,他们都会立即纠正。可有时父母的想与做并不一致,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无可厚非,生活带给他们的疲累允许偶尔有此类情况出现。而对孩子的底线则在于:选择适宜的致性,从而对孩子的行为与性格产生积极的影响。很多孩子具有侵略性与破坏性,其实这与父母的初衷完全不一致。
父母可以做些什么让孩子与自己保持同步?
依赖于简单、具体的思路,尽可能保持简洁,这很重要。父母可以将觉得对孩子适合的规则记录下来,并且加以落实。这相当有必要,因为不仅仅让对孩子的管教只存留于父母的想象或是记忆当中。
制定新的规则
家长们有时会考虑是否与孩子坐下来好好谈一谈他们的家规,而其实,这应该放在最后一步。当父母对孩子的管教、制定的规则无法生效,没有被跟进,甚至被全盘否定时,这时应该静下心来,与孩子做一次深入且严肃的谈话。在此之前,父母需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制定适合的新规则。
父母在落实对孩子管教的同时,会产生预期的阻力,这取决于孩子的年龄。如果孩子5、6岁,遇到的情况可能是发脾气;如果孩子再大一些,阻力的形式可能是争论或摔门声。尽管爸爸妈妈们十分不喜欢当时的这种状况,但从另一个角度看,不难证明你们的新规则正处于生效期。也许孩子们会将这一切推回给父母,但是父母需要做的,是给予坚持,让规则、管教与孩子的言行、性格真正保持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