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切实际的期望父母须放得下
很多父母在抚养过程中感到伤心、失望,从某种程度而言,恰恰是对孩子抱持了不恰当的期待,从而导致失望的情绪。在父母对孩子提出各种希望、期待之前,不妨坐下来想一想:究竟是孩子需要的?还是身为父母的你们想要的?这个回答很重要。
有的父母承认,他们对自己的孩子有着不切实际的期望。别为此而责怪。大部分的时候,父母的期望都是好的-希望孩子完成功课、收拾好自己的房间、对人有礼貌。当然,也会有些期望,超出了现实的可理解范畴。
一位母亲说出了真实心得
我的儿子亚历克斯,8岁,已经开始拒绝与我们的亲朋好友说“你好”、“再见”,而这显然会让我发疯。并且,在夫家的大家族中,亚历克斯这样的态度显然不能被接受。尤其在节假日或家庭聚会的场合,会让大家陷入尴尬的境地。我的丈夫轮流教他、要求他懂得给叔叔、阿姨友好的拥抱,可是小家伙昂起他的下巴,远离所有对他张开双臂的长辈们。
甚至,小家伙还自行决定,对于大人们的对话和交流,他没有回答的必要。并且在我们对他提出要求时,直接回应一个白眼,或者顶嘴。以至于在家庭聚会的场合,我和他爸都下意识得很紧张,有时为了缓和气氛,只能提醒亚历克斯:“叔叔只是问你怎么去学校,别表现得这么冒失。”
当儿子做出顶嘴、没礼貌、拒绝长辈们的拥抱等一系列失礼的行为后,我无疑感到十分难堪,甚至有失控的情绪。我很担心家人与夫家如何看待我们,甚至怀疑我们的教育能力。也许,他们会认为,我和丈夫抚养出一个被宠坏的、自大狂妄且典型的独生子。
父母们没必要玩读心术
相信不仅一位母亲有上述的类似经历与心得。然而,育儿专家杰斯姆雷曼曾在文章《你会为孩子的行为感到尴尬吗》当中建议父母:不要使用读心术,你不知道其他人是怎么想的,因此不要假定自己的行为。父母应该知道,孩子们也许并不擅长交际,在他们的成长岁月中,“工作”之一似乎便是不断测试、挑战父母的权威与底线。而这,恰恰是双方学习与磨合的一个过程。
究竟是对孩子的期待,还是对自己的期望
换个角度想一想,很大程度上,父母对孩子所抱持的期待,源自父母本身的渴望。例如这个8岁小男孩的事例。试想,一个8岁的孩子为什么要喜欢与别人热烈得拥抱呢?尤其还是一个小男孩。尽管很多时候,父母会通过孩子当下的表现,从而联系到未来,担心他们变得自大、自私。
作为父母,需要思考与反思的空间,想一想对孩子的各种期望是否完全公平,这当中有哪些是“需要的”、哪些是你们“想要的”。
在这个问题上,很多父母都有类似的担忧、期待与恐惧。事实上,放下对孩子不切实际的期望,不失为一种解决的方式。根据孩子自身的个性出发,了解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最大限度保证他们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才是父母需要抱持的相对实现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