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性教育课:展示生理图片 可参观异性厕所
最早参与试点的安慧里中心小学校长孟夏表示,教育部制定的《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到了有关性教育的教学内容,“一直以来性教育是教育领域的一块雷区,大家谈性色变。”其实,孩子们在成长中出现的道德问题、心理问题等,有些是源于性健康教育的缺失。性健康教育其实是每个人成长过程中不能回避的“必修课”。
近来一系列性侵幼女事件引起社会极大关注。小学生遭受性侵事件频发,社会直呼“孩子,我用什么来保护你?”著名性健康教育专家李银河直指,这些事件的发生让我国小学生性教育缺位的现状暴露无遗。
然而,中小学性教育的开展却充满了曲折和困惑。记者了解到,目前北京中小学性教育还停留在探索实验阶段。2010年,全国首家小学生性教育基地在北京朝阳区安慧里中心小学成立,校长孟夏说,很多人当时都说他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没有教材、没有师资……孟夏的探索一切从“零”开始。
记者了解到,从4年前最初试点到如今,全市仅有50余所中小学开始陆续开展性教育实验。这些实验还仅仅停留在探索阶段,有些学校还没有开设课程,性教育内容仅仅在升旗仪式、班会中进行,有些学校在语文、科学等课程中进行渗透,还有些学校即使开课,最多的一周一节,最少的一个学期一节课。
现场
性教育课练拥抱 学生害羞选同性
“同学们,我们与别人表示友好的身体接触都有哪些?”在南沙滩小学的一堂性教育课上,教师杜海英先抛砖引玉,让同学们按照亲密程度列出一些身体性接触的动作,比如握手、手拉手、击掌、拥抱、亲吻,这些动作亲密程度层层递进,表现形态也各不相同。
随后,杜海英让男生女生开始选择自己想要握手、手拉手的对象,这个时候,在课堂上的30位同学(男女生各15位),有12对同学选择了同性、3对同学选择了异性。在击掌环节,13对同学选择了同性、2对同学选择了异性,而在拥抱环节则15对同学都选择了同性。
“你为什么选择一名男生拥抱,而没有选择一位女同学?”“我觉得不好意思。”男生徐锟说。
“那谁来拥抱一下老师?”当杜老师发出这样的邀请后,全班只有一个男孩子没有过去。“你为什么不过来?”“我觉得我不可爱。”
“他说他不可爱,谁来说出他可爱的地方,再给他一个大大的拥抱。”在老师的号召下,一些女孩子也走上前来,给这个男孩子拥抱。
“其实,拥抱是一种礼节,是在适当的时候,给予你愿意拥抱的人。”
当讲到亲吻环节时,杜海英首先出示了一张母子、夫妻之间亲吻的画面,随后让孩子们自由发言,什么人之间可以亲吻。
“如果有人说你很可爱,想亲你,你怎么办?”杜老师对三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第一个学生回答“谢谢,你去亲吻别人吧。”第二个学生直接跑掉。
“在表现友好的时候,同学们的表现各有不同,却都是对一种亲疏关系的把握,什么样的人可以亲你,你要有自己的态度,感觉到不舒服,就要大胆地去拒绝。”
五花八门的性教育
样本一
地点:城区一所小学三年级
老师给小学生展示生理图片
在城区一所小学三年级,有一堂课叫做《男女有别》,讲授这堂课的教师辛娜(化名)其实是一名语文教师。“孩子三年级了,但是从四年级开始孩子就要发育了,比如男生出现喉结、胡须,肌肉开始发达强壮,甚至有些男生要出现遗精的现象,这些都是我们不能回避的身体发育,孩子应该知道这些。”
辛娜说,目前她还是参与实验,仅仅给孩子们上过一节这样的课,在课堂上,她用形象的图片展示,给孩子们讲述了身体发生各种变化的器官和部位。“我所展示的图片都是非常准确的生理图,给孩子们既然讲了,就不能遮遮掩掩的,要把最科学的东西告诉他们。”
初次接触这样的课程,孩子们的表现让辛娜更加坚信学习的必要性。有些孩子在上课的时候会偷偷把头低下,还有些孩子会互相看别的同学,不敢直视图片。“这些东西,很多家长都不会告诉孩子,女孩子初潮的时候,很多都吓坏了,她自己的身体变化应该用科学的方式让她自己知道。”
样本二
地点:大兴区一所农村校
老师带学生互进异性厕所参观
在大兴区一所农村校,很多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都是男女同厕。孩子们对于性别的意识很模糊,个别孩子还有尿急的时候,直接脱裤子就地解决的情况。李晓丹(化名)老师针对农村校孩子的性保护特点,特别开设了一堂《保护自己我知道》的课程。
第一堂课,孩子们就被带到男女厕所,女孩子进男厕所参观,男孩子进女厕所参观,在孩子们参观完毕后,李晓丹会让孩子们讲述男女厕所的不同之处。“比如有些孩子就会讲,为什么男女生小便的地方不一样,大便的地方是一样的?”李晓丹说,这个时候,她就会通过让孩子们了解男女生不同的生理结构,来进一步探讨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部位。比如小内裤不能随便脱、下身部位不能随便让别人碰等等。
样本三
地点:某特殊儿童学校
告诫女生不要单独让男老师补课
在本市一所特殊儿童教育学校,教师杨华探索的方向是《如何与异性相处》,其中性骚扰是重点关注的内容。“我们的孩子情况比较特殊,由于智力发育有缺陷,他们很可能给一块糖,就会跟你走。”杨华说,这些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很弱,需要不断强化。比如在开设的课程中,杨华就特别设置了一个环节,“有一天,男老师说想让你到他的办公室,为你一个人补课,你该怎么办?”对于这样的题目设置,杨华用情境表现的方式,让大家应变处理突发情况。
“其实,很多孩子会手足无措,会跟着老师走。”杨华说,这个时候她会教育孩子一些技巧,比如让其他小朋友陪着她,或者说,要找一位女教师陪同。“其实就是这么一点点技巧的教授,就能让孩子很轻松地处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