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6岁前 请杜绝这些事
为了让自己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现在很多年轻的家长早早地就给孩子们报了各种各样的学前识字班、拼音班。殊不知,孩子太早识字,接受小学知识并非是一件好事。
▼ 六岁以前不该做的事儿
其实,在幼儿园,老师也不会教太多的拼音、识字,只会教一些最基本的东西。说到这很多宝爸宝妈们可能要不满了,为啥进了幼儿园不多给孩子教点拼音和识字。不是老师不教,而是国家不让啊!为了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国家专门制定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倡导顺应幼儿发展规律的教育方式。
为人父母,想要孩子赢在起跑线上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如果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过早地给孩子施加压力,只会弄巧成拙,不利于孩子的长远发展。
接下来,小编就给宝爸宝妈们普及一下这些六岁前万万不可让孩子做的事,大家对照一下自己有没有中枪哦~
1.千万不要早“写字”
写字是个精细活,大家想想自己小的时候,那一笔一划可是得费好大的劲儿。
6岁以下的孩子,手指发育还没有完全成熟,对笔的把握还不熟练。让孩子过早地接触写字,很容易养成错误的执笔、书写习惯,甚至可能引起孩子手指变形。
不过,适当地让孩子拿着笔涂涂画画,或做一些把虚线图案描成实线的游戏,倒是能够锻炼孩子的精细动作能力,也能培养孩子对“拿笔”的兴趣。所以对于还没有上小学的小朋友们来说,只要会写自己的名字就很棒了。
2.千万不要过早地接触小学知识
美国心理学家托尼·琳达,曾经提出过“大脑修剪理论”。宝爸宝妈们可能要好奇了,“大脑修剪” 啥玩意儿?别急,让小编来给你们说一下。
其实用大白话说出来很好理解。一个人长期进行单一项目学习,大脑中这一部分活跃的细胞会更活跃,而其他不活动的脑细胞、脑神经就可能被遗弃。我们常说的“脑子是越用越灵的”就是来源于这里。
虽然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但发生在孩子身上可不是件好事。孩子大脑中各个区域的细胞、神经在发育生长中,任何一个部分的丢失都会影响均衡发展,不利于孩子成长。
3.千万要小心“三年级效应”
“三年级效应”指的就是有些孩子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非常优秀,但是上了三年级之后,成绩不断下滑,甚至出现厌学情绪。
这种情况深层原因就是“学前教育”惹的祸。幼儿园时期,孩子提前学习小学知识,利用这些已学知识,一、二年级当然可以出类拔萃,但这个时候会给孩子一种“我很聪明,我什么东西都会”的错误,从而注意力不集中,养成不良的学习习惯,这自然会影响日后的学习。
▼ 六岁以前,该培养什么?
为了避免学前教育小学化,六岁以前的孩子究竟应该学些什么呢?
1.助力孩子身体、心理健康发展
六岁前,应该培养孩子良好的作息习惯和卫生习惯,让孩子具备一定生活自理能力和基本的安全常识。一定要告诉小朋友们,背心和裤衩覆盖的地方,任何人都不可以触碰。
2.帮助孩子融入集体,培养基本礼节
家长要帮助孩子更好融入集体生活,鼓励孩子勇敢参与,与其他孩子配合完成任务。另外,基本礼节孩子一定要掌握,让他无论是和同龄小伙伴相处还是和长辈相处时都懂礼貌。
3.提高沟通能力,提升表达能力
先跟孩子一起读一些简单的绘本,逐渐锻炼孩子独立阅读并养成自觉阅读习惯。之后,鼓励、培养孩子流畅、连贯地把故事讲出来。
4.培养对艺术活动的兴趣
家长可以让孩子接触一些艺术活动,如舞蹈,乐器,体育等。谨记,只需皮毛,不刻意深究。过于艰苦的学习反而会让孩子心理受挫,丧失信心,不利于日后发展。
5.好奇心、探知欲
孩子们都有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家长应该给予鼓励,引发孩子多问问题,多思考,甚至自己动手寻找答案。
▼ 孩子的入学准备该怎么做?
孩子即将入学了,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帮助孩子平稳过渡呢?
· 家长:入学前养成孩子的好习惯
入学前,孩子的心理和生理都要有所准备,才不至于慌乱。生理上,建议家长根据小学作息时间,至少提前一周让孩子适应。心理上,入学前,家长要与孩子多沟通,告诉孩子上学的目的、意义,让孩子有所认识。建议家长带孩子参观几所学校,感受校园生活。
· 孩子:设置“学习准备期”
入学前,学习准备不能少,即使孩子不上学前班,在家里也要保证一定的学习时间,让孩子看看书,做做题。包括:养成每天完成作业等习惯。
相关文章:
请尊重宝宝 他也有底线
BB聪不聪明 取决于你会不会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