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长大了想当一名清洁工。”这是北京的一所打工子弟小学五年级的学生在被问到长大以后的理想时说的话,贫困的生活让他们不敢奢望成为“小天鹅”。
在中国,这样的孩子还有很多很多。他们从小跟着父母在外漂泊,在陌生的大城市中卑微的生活,看着不远处漂亮的高楼大厦而住在最为简陋的棚户区。生活的环境让他们自小觉得低人一等,他们得不到良好的教育,在选择未来的理想的时候,也只是“保镖”“清洁工”“啤酒推销员”等父母正在从事的“低端行业”,从来不敢奢望有朝一日能够成为出入高级写字楼的公司白领。他们的理想,卑微得让人心酸。
你们都是小天鹅
据京华时报报道,两年前,燕兆时辞去了收入不菲的航天工程师的工作,自掏腰包成了北京一所打工子弟小学的校长。在一次对学生的未来理想的小调查中,孩子们卑微的职业理想让燕校长心酸不已。孩子们没有回答科学家、工程师等“标准答案”,而是希望成为清洁工、保镖。
“他们和城市里的孩子原本没有不同,但是由于环境的问题,他们不敢想。”燕兆时如是说。从那以后,燕兆时将学校更名为北京燕京小天鹅公益学校。他说:“我不希望打工子弟学校只是重复地制造农民工二代,我要让他们相信,他们都是小天鹅!”
师资不够,是最大的困难
打工子弟学校,在城市中是一个尴尬的存在。它们大多是私人办学,没有合法的手续,不论是在教学硬件设施设备上还是师资软件上,都很简陋,没有必须的教学器材,而且大部分的学校处在生源饱和的状态。
而在这么多的困难之中,师资力量的短缺是打工子弟学校面临的最大难题。学校的老师大多是“半路出家”,不但没有教学经验,而且也没有教师资格证。这些老师普遍流动性很大,劳资矛盾也很明显。除了老师之外,校长的文化水平也很低,没有经过相关的岗位培训。
此外,学校的硬件设施也令人担忧。校舍不达标,桌椅摇摇晃晃,不说多媒体教学设备,很多的打工子弟学校就连最起码的粉笔黑板都没有。
在这样的办学条件下,孩子们自然不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由于生活环境的原因,他们的先天条件本来就要比城里的孩子差。在城里的孩子开始接受学前教育的时候,他们还是懵懂未知的在简陋的房子里玩泥巴。而当城里的孩子步入小学接受正规的九年义务教育的时候,他们方才开始接触课本,听着没有接受过教师培训的“老师”夹杂着各地方言的课程。
先天后天的双重不足,让他们更加的自卑,也导致了他们重复上一辈的老路,不敢去奋力拼搏,“出人头地”。
对打工子弟学校的建议
打工子弟,是一个近十几年来新兴的名词,也是一个逐渐不断壮大的队伍。对于这些处在尴尬境地的孩子,我们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让他们能够跟其他的孩子一样,接受很好的教育,给他们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与机会。
但是,各地的打工子弟学校的办学质量以及学校前景却不容乐观。大多数的打工子弟学校丧失了义务教育的初衷,以营利为主要目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导致学校作为教育单位的教育性、公益性被商业性所代替,教育水平被压到了最底端。
因此,打工子弟学校恢复其办学初衷的任务,刻不容缓。
首先,教育部门应该加大对打工子弟学校的监管与关注力度,力求学校办学的正规合理,打击学校的商业行为,对师资力量进行检查与培训。出台关于规范打工子弟学校的规章制度,对办学标准、教师资格、教学活动给予规划指导,达标的合法化,不达标的取缔。
其次,社会应对打工子弟给予公平的待遇与关注,以社会力量捐资助学,优秀教师可以利用休闲时间在子弟学校兼职任教。
第三,加大对打工子弟学校的办学投资力度,在人口流动量大、进城务工人员多的城市多设立几所现代化的子弟学校,增加入学名额,尽量满足打工子弟的入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