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抱怨成为孩子的常态
“抱怨”这个词,在每一个人看来似乎都是人之常情,但事实上并不是如此。无论是碰见糟糕的人和事,或是对自己感到不满,连大人们都会连声抱怨,表示不满,更何况思想和身体都尚未发育成熟的小孩子们。可是,抱怨又不能解决问题,抱怨半天不仅浪费时间徒劳无益,还分散了自己的注意力和精力。面对消极,如果不去仔细地观察现实的状况,不去思考如何改变现实,抱怨无异于白费力。
孩子们为什么也总是会抱怨这、抱怨那呢?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些懂事的孩子也学会了抱怨,父母从此整天也见不到他迷人的笑脸。比如一坐上公交车的座椅上孩子就开始抱怨:“怎么还不到啊?”之后,她会每隔两分钟就重复一次这句话。她还喜欢到厨房里面去看晚上吃什么,然后抱怨地说:“怎么又是胡萝卜啊,我真是讨厌吃那个胡萝卜!”等等。在日常的生活当中,这类唉声叹气的抱怨的孩子有很多。那么,孩子们抱怨的原因是什么呢?
1.孩子爱抱怨的原因
抱怨不像高兴、生气、难过那样比较容易分清和辨别,而是需要经过许多层情绪的剖析,才能弄清楚这个抱怨究竟是因什么而起。因为它里面可能包裹有不同的情绪,包括生气、难过、紧张等复杂的情绪。所以,要分清孩子抱怨的类型,寻找抱怨的原因,帮助小孩避免抱怨的习惯,走出阴霾,需要爸爸妈妈先对孩子们的复杂情绪有相应的理解。
(1)有时候孩子们的情感得不到宣泄,就会抱怨。孩子们有时候并不是真的在抱怨什么,这只是一种情绪上的宣泄,希望可以在情感上得到父母和亲人的慰藉。
(2)当孩子的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时候,也会表示出抱怨的情绪。有些孩子只是想凭借“抱怨”来让爸爸妈妈满足自己的要求。这样的孩子其实是很辛苦,他们没有足够的勇气直接提出自己的需要,只能用他人的例子来表达出自己的愿望。他们的要求一般都会是合理的,因为他们没有足够的信心,也不知道自己的要求能不能被家人满足,所以,也就更加不敢提出什么过分的要求了。
(3)由于缺少协助和鼓励,而产生的抱怨。有的孩子抱怨是为了得到鼓励,这类孩子的想法通常比较悲观,因而我们家长需要做正面的引导,帮助孩子提升社交上的技巧。
(4)当孩子不能得到他人的重视时,也会出现抱怨的心理。日常生活中,孩子们也都需要获得爸爸妈妈的肯定和赞扬,但是有的家长怀着“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态,一味对孩子提过分的要求,而从来都不知给予孩子一些肯定和鼓励。所以,就在自觉不自觉之中忽略了孩子这种心理上的需要。
2.抱怨家长是一种需要
父母对孩子的过分关注或责骂,会给孩子心灵留下伤痕。这些痕迹在孩子心里会种下怨恨、愤怒甚至是仇狠。我所说的还不是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家长的暴力和虐待,可能不过是“你是从垃圾里面捡来的”的玩笑话,或是对他的姐妹稍有偏袒等。但是,这些记忆就会不断地重复来伤害到孩子,甚至能使孩子一辈子都忘不掉。
为什么家长有时候一个微不足道的错误,竟能令孩子们如此懊恼与愤怒呢?为什么有些孩子,在长大成人以后对家长仿佛还有刻骨仇恨呢?为什么还会出现一次次咀嚼那些难过的记忆呢?当然,会有一些似是而非的心理治疗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埋怨家长在很多时候,似乎是孩子们的一种心理上的需要。
儿童心理分析师、心理学家卡罗林·埃里查夫曾经说:“很多人在小时候都吃过父母的苦头。将自己置于受害者的位置上来寻求一种快感,受苦最终成了那个当事人唯一的幸存理由,他因此还乐此不疲。”孩子想只要将错推到父母身上,就可以原谅自己在人际交往和工作上的无能。但是他们永远不会看明白,他们是在用无休止的抱怨,来维持自己和家长在孩童时期式的依附关系。
孩子们一天天的成长,也有了自己的小性格和小脾气,抱怨这种不良的情绪,也会随之出现。父母应该针对孩子抱怨的不同理由,做出一定的调整,要让孩子知道抱怨的情绪,不论是对自身还是对任何事情都没有什么好处,相反,只会让人产生怀疑,甚至是乏味的消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