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感受 你需更敏感
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成人要对孩子的感受有一颗敏感的心。很多时候,老师和家长在自己无心的言语和行为中伤害了孩子的内心,但是我们常常却一无所知。
当然,这种情况下,孩子的确不会直接告诉老师及家长“我的心受伤了”。孩子们通常会用更加叛逆的行为来回应自己受到的伤害,或者缩回到自己孤独的世界中,为了不遭受更多的伤害,他们会把自己的内心向我们隐藏起来,让作为成人的我们更加不知所措。
有趣的是,这种对孩子心灵感受的敏感度,似乎和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并没有直接的联系。它其实更需要的是教育者有一颗敏感的心,有对孩子的爱和同情,有善于观察的能力。
从看起来差到表现得差
一个最典型的例子,是《放牛班的春天》这部影片里的蒙丹。从各方面来讲,蒙丹都是一个完全被所处的环境和所受的教育摧毁的孩子。从他的眼神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他内心流露出来的冷酷和仇恨。影片里有这样一个镜头:蒙丹被一群所谓的心理学专家们带到校长办公室,当着蒙丹的面,这群专家们向校长解释关于蒙丹的心理学测试报告。
在智力方面,在正常、深度弱智和白痴这样的等级中,蒙丹属于“稍次”这个等级。接着,他们向校长解释了蒙丹的邪恶倾向以及种种劣迹。蒙丹就用一种无所谓和冷漠的眼神看着这一幕。这是一个颇具讽刺性的镜头。这样一群心理学专家,大脑里充满了各种各样关于教育孩子的心理学知识,但这些关于孩子心理学的冰冷知识,却并不能让他们感受到,蒙丹是一个需要爱和尊重的个人,有一些话,我们是不能当着孩子的面说的。
蒙丹的问题不在于智力,而在于心灵。当着孩子的面,为孩子的智力等级作出判断,并数落孩子的邪恶倾向和种种劣迹,会在这个孩子的心灵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蒙丹的世界就是这样一点一点被摧毁的。既然科学的测试证明他的智力属于“稍次”,既然别人都觉得他是那么的邪恶和不可救药,那么他为何不自暴自弃呢?
一个孩子从别人认为他没有价值,到自己承认自己没有价值,直到自己最后用恶劣的行为来证明给别人看自己是多么的没有价值,这整个过程在孩子心灵中所起的变化的每一步都是痛苦的,但是我们作为成人的能够察觉到吗?
避免在孩子面前揭短
从事教育事业的工作者,一定要提高对孩子感受的敏感度,让自己的言行更加细腻和周到。尽量避免当着孩子的面,向外人数落自己的孩子,或者评论自己的孩子有多么的糟糕。
正如杜布森博士所提到的,如果孩子知道别人是这样看他们的,他们往往会用自己的行为去证实这些看法。如果你当着别人的面说自己的孩子很内向和害羞,这往往会让孩子变得更加内向和害羞。原因很简单,孩子往往会按照别人所期待和认为自己的那样去表现。如果做老师的当着孩子的面向家长解释,这个孩子反应不如别的孩字那么快,动作总是比别人慢,就像那些心理学家给蒙丹的智力打分一样,这些话传到孩子的耳朵里,就会成为孩子进步的巨大障碍。
原因很简单,“如果老师和这些专家们都认为我的智力不如别人,那我又哪来的信心前进呢?”我们作为家长和老师的,也要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谈论他们的缺陷,哪怕是带着怜悯和同情。
杜布森博士的书里谈到,有一个母亲当着自己孩子的面向他解释,自己的孩子是如何在小的时候发高烧,后来又用错了药,造成孩子脑部受伤,不能恢复正常,因此学习成绩很差。在一边的孩子听到这一切,一定认为自己的问题很严重,并产生一种强烈的自己不如别人的感觉,从这个层面上来说,他一定讨厌别人因为他的不幸遭遇而给予的同情。
一个对孩子的感受有敏锐感觉的教育工作者,在谈到自己关于孩子的担忧的时候,会知道用最周到的方式回避孩子,与其他人私下里作交流,从而避免对孩子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