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的强强是李奶奶的外孙,因为爸爸在监狱服刑,强强就和有轻微智障的妈妈住在了外婆李奶奶家。因为孩子小,强强提出的要求,只要条件允许,家里人都尽量满足他。这天强强问奶奶要东西,奶奶觉得有点贵没答应,谁知强强就一拳就打过来了。“家里没人能管得了,厉害得不行。”李奶奶边哭边说,这样的情况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时下,这种唯我独尊、一意孤行,不听劝导,动辄对家长叫嚷甚至动手的“小霸王”屡见不鲜。尊敬长辈是孩子身上应有的品德,而现实情况却并非如此。问题到底处在哪里?
家长溺爱是罪魁祸首
“过分关爱”的倾向在当下的家庭教育中是很普遍的。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被父母视作掌上明珠,父母恨不得满足孩子的一切物质要求。这种以孩子为中心、无原则地给予的爱,看似是爱孩子,殊不知却在不知不觉中助长了孩子的自私。这种无节制的爱,使孩子心中只有自己,没有别人;只知索取,不知付出;只知爱己,不知爱人。凡事都以自我为中心,缺乏责任感,粗暴而不尊重人。做出对长辈不尊的事,也就不难理解。
学会对孩子说“不”
面对不懂事的孩子,家长不是没有想到过教育。可是刚说两句,孩子就用哭闹与眼泪来威胁父母,爸爸妈妈就立刻软了心,听从了孩子的意愿。可是,当孩子独立进入社会的时候,谁又会对他心软呢?如此下去,总有一天,孩子要为自己的任性付出惨痛的代价。所以,面对这种情况,家长还是要坚定信念,给孩子正确引导。
孩子们需要的是慈爱,而不是溺爱。当孩子提出不合理要求时,当孩子做错事时,父母要用温和的态度讲明是非与道理,纠正孩子的错误。临了不要忘记贴一句暖心的话语,使孩子感到爸爸妈妈的爱。
成长不仅需要物质,也要精神养料
教育孩子不仅是苦心活,更是技术活。做家长的不能只关心孩子的吃穿用度,只盯着孩子的分数名次,更要留心孩子的内心世界,培养一个内心温暖、强大的宝贝。陪孩子阅读一些经典的、与孩子年龄相称的文学作品,比如《安徒生童话》、《爱的教育》、《苏菲的世界》等等,都有助于孩子情感的教化、理性的养成。还可以跟孩子讲一些小榜样的故事,以此作为激励。
孩子的品德教育是个巨大的工程,也是个漫长的过程。相信当孩子拥有了一颗美好、善良、知书达礼的心,“小霸王”离我们也会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