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步帮助孩子建立有效结果
很多孩子在做事、玩耍的时候,往往不清楚自己当下的行为会带来什么结果。这与父母的教育息息相关,并且也关乎到孩子对责任的认知。如果建立孩子的行为模式,让他们明确行为结果?如何有效得执行这方面的指导?是父母们需要考虑的重点。
当孩子在家里打破父母建立的规则、制度,作为父母,在感到沮丧同时,仍然要坚持教育。在孩子处于尚且年幼的阶段时,建立良好行为最关键的一点在于让他们明确行为结果的概念。并且,孩子在这个年龄段是形成结果认知的最佳时期:无论正面还是负面。这里从五个方面,帮助家长进行有效的引导。
尽管没有父母天生喜欢扮演狠角色……
在抚养过程中,父母比较难进入的角色莫过于严父、严母,通常是孩子心中最不“讨喜”的人物,并且制定一系列小家伙非常反感的规矩、制度。尤其对于自己的童年经历过过于严格管教的父母,更倾向于对自己的孩子抱着极大的亲切与爱心式教育,这是为人父母都会有的心态。可是有时,孩子很难区分清楚界线。然而,这是管理当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事实上,有时在严格执行的过程中,父母的感觉比孩子还糟糕。比如看到孩子的各种不安、骄躁,父母也舒坦不到哪儿去。可是,让孩子明白合理的限度,以及不好的行为所引发的后果更加必要。
任何一项结果,都属于自然规律
无论谁,都有义务承担事情的结果、后果,不仅仅是孩子,也包括每一位成年人。这是为自己言行负责的一种最起码的表现。作为家长,从当下开始,向孩子传授这份理念,尤其在他们尚且年幼的阶段,越早开始越好。
另一个益利在于,这样的教育会令孩子感到更加安全与保障。当孩子行为出格时,可能会表示自己失去控制,但这时父母为他们的行为提供一个后果,并且明确告知孩子:我希望你能够保护好自己!事实上,没有什么比父母为孩子设置明确的界线更具有安全感。
从当下开始
无论蹒跚学步的宝宝还是幼儿,需要知道的一件事便是父母对他们的期望。父母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制定计划表,无论是两岁、三岁,还是七岁、八岁的孩子,依照不同的年龄段、理解能力及行为模式,建立切合实际的承担能力,比如,不可以打小朋友,否则罚站五分钟;不许扔东西,否则提前15分钟上床睡觉,等等。关键在于,从孩子的任何年龄开始,都不会嫌早。
保持冷静,继续!
父母将相关的设置列成表格,放在家里比较显眼的位置,这样做的好处在于可以让孩子一目了然,并且有据可遁。尽管孩子会表示不喜欢、发脾气,但是父母仍需要表现出冷静的态度,坚持教育方针,不能被孩子的情绪影响,甚至乱了分寸,亦或半途而废。
不要做什么……
首先,父母应避免对孩子抱持着不切实际的期望值,否则的话,孩子实在比较难实现父母要求的程度。循序渐进、步步深入的模式可以更有效得建立孩子的行为与责任意识。父母可以结合实际调整期望。
其次,决定某种行为后果的处理方式,坚持执行。父母的一致性教育对孩子十分重要,并且魄力及信心的体现也在于此。这样的方式也有利于避免引起孩子的困惑,更有效得建立行为模式,正视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