弱爆了!细数父母十大可笑行为
以为有了孩子,为人父母就成熟了?以为孩子年幼无知,所以不懂成人的行为?弱爆啦,老爸老妈,快停止幼稚可笑的行为,别让小家伙鄙视你哦!
√你看××家的孩子都比你好
“你看××家的孩子又考了一百分”,“××的孩子就是懂事,不像你”,“你怎么这么不听话,你看看××家的孩子”。对这种唠叨,孩子只能“呵呵”了。打从小编这一辈开始,父母在教育中总会冒出“你看隔壁家那谁”的无敌语句,对此孩子们如果回答:我还想要隔壁的阿姨做妈妈呢!此时您如何回答?
其实为人父母都有望子成龙的心,这很正常。可是攀比的心不仅仅表现在物质方面,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比较会打击孩子的自信,儿童的心理压力增大,必定会引起恐慌和安全感缺失。而大一些的孩子看破这套说辞就会失去努力的动力,也会消失,任何批评教育都会如空气一般。
√是阿姨好还是妈妈好
如今父母工作繁忙,孩子的日常生活照料往往会委托给保姆或带孩子的阿姨。可是有些妈妈一旦发现孩子比较依赖保姆,喜欢带自己的阿姨就会心生醋意,莫名其妙的嫉妒,会当孩子面挑剔保姆或阿姨的错,还总是抱着孩子问:是阿姨好啊还是妈妈好啊?天呐,宝贝真的好无奈。
不管是保姆还是老师,父母的地位无可替代。妈妈们应该保证和孩子的接触,做做游戏,辅导功课,聊聊天说说话,哪怕只是一个拥抱和一句晚安。血缘的羁绊和亲子的互动不是他人能取代的。自己不管孩子还妒忌孩子跟别人亲近,是不是太幼稚了些。
√这不准,那不行,做什么都危险
如今家家都是独生子,孩子出不得半点意外,可有的妈妈却矫枉过正,总是用恐怖的拐卖、受伤致残等故事来吓唬宝宝。这个世界真的那么危险吗?为孩子提供保护是父母的职责和天性,可是在妈妈眼里,孩子实在太弱了,似乎毫无自我保护能力。过度的保护自然就会限制孩子的成长发展,这会给孩子造成世界危险的错觉。孩子久而久之就会内向自闭,懦弱胆小,自理能力差。
√你的朋友都得是好学生
什么是好的朋友?成绩好的。什么是差的朋友?成绩差的。在大人的世界里,孩子的朋友选择似乎只有一种标准就是成绩。这是不是把我们的宝贝想得太简单了?有这种想法的父母多少都有些功利心,确实,好的朋友能够带来榜样的力量,但是也不要轻视孩子的交友能力。过于限制孩子交友只会造成不正确的观念,恐怕父母自己的朋友也未必都是强于自己的,朋友还是要投缘,能够互相帮助,互相体谅的。
√不理解你哪儿那么多天真行为
你听过你的宝贝说故事吗?你和宝贝一起观察过这个世界吗?你会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吗?从儿童的视角看这个世界,你会发现更多成人忽略的美好。你不能理解孩子的行为和想法,就无法与他们进行沟通,孩子们可不会把你当朋友哦。
千万别做让孩子觉得无趣的父母,当孩子让你看天上的云彩,听他说故事、唱歌,看他画的画时,你只会扫兴,表现得漠不关心,只怕孩子会对你闭上心灵大门哦。只有童心未已泯的父母才能得到孩子的夸奖。
√自顾自看电视,没有互动
抱着电视电脑玩的不亦乐乎,恐怕你没看见孩子那双幽怨的孤独双眼吧。电视、电脑迷的父母总觉得要有自己的娱乐时间,从不和孩子交流互动,觉得孩子大了可以自己玩,不用自己管。这就大错特错了,每个家庭每周至少有两天应该关掉电视、电脑,进行亲子阅读或其他亲子互动。即使看电视也应该全家一起看,以便互相交流谈论,而不是自己抱着电视看起来没完。
√你在外面绝不能吃一点亏
有的妈妈本身就喜欢斤斤计较,鸡毛蒜皮的小事也绝不吃一点亏,有了孩子更是如此,教育自己的孩子在外边决不能吃亏受欺负,受了点小委屈必定得理不饶人,这让孩子有时都觉得丢人。但父母抱怨孩子自私不懂宽容的时候,作为父母你做到这些了嘛?当孩子出现摩擦让他们自己解决,别过多干涉。告诉孩子吃亏是福,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问题又何必计较那么多?
√如果你表现好我带××给你/带你去哪儿
如果不想带孩子去迪斯尼就别作为鼓励,如果没时间带孩子出去玩儿就别做保证。否则你让屡次受骗的小家伙情何以堪?发誓赌咒,这些都不如一次真实的奖励来的靠谱。
总是打空头支票的父母虽然可以理解这种心情,有时也真的想给孩子一点表扬和奖励,但是无法兑现的承诺总让人感到失望,久而久之就会失去信任。种种爽约行为会让孩子失去努力的动力,并失去对他人的信任,自己的父母尚且如此,还能指望别人吗?所以真想给孩子鼓励就说点实际的,做不到就不要说出口。
√对别的朋友比对自己孩子还亲
有的妈妈热情好客。但是不能忽略自己的宝贝啊。有孩子的朋友到家中做客,忙前忙后,顾着招呼别人,却忽略自己的孩子,估计小家伙得闹小脾气了。
美国的电视剧《成长的烦恼》中,妈妈帮小儿子本办义卖会,却忽略了儿子的情感和想法,造成本的郁闷和伤心。其实孩子对妈妈和爸爸的感情往往是自私的,他们认为自己的爸爸妈妈是专利品,这是儿童心理构筑安全感的方式而已,只是暂时性的。但在孩子成熟前还是别表现的太过。
√妈妈你真的好邋遢
狗不嫌家贫,儿不嫌母丑,可是当宝宝说你不如别的妈妈好看的时候,你会感到尴尬、郁闷吗?孩子的认知水平还不成熟,成人尚且“外貌协会”,更何况孩子。以貌取人确实不对,可是父母也要多多注意自己的形象,不能总是很邋遢,很随意,多听听孩子的意见。你喜欢妈妈的什么衣服?喜欢爸爸的哪条领带?这也是培养小家伙审美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