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仿是孩子的第一堂课
孩子从父母身上学到的东西如何转化为实践?答案就是模仿。举个例子,当孩子看到妈妈拿起水杯能喝到水时,孩子就会去尝试,而模仿就是这其中的一个关键环节,这是孩子早期学习过程中从形之于脑到形之于手的重要一步。
模仿之言行
相信多数父母对于近年来动画对于孩子的负面影响都有所抱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乖巧的孩子突然脏话连篇。孩子上学前,主要的模仿对象是父母亲人、小伙伴、电视节目。爸爸妈妈日常言行不注意,小伙伴把坏习惯带给孩子,电视节目选择不当,这些都直接影响孩子的言行模仿。
其实这三者完全可以实现最佳的结合,例如有位机智的妈妈就会学扮演孩子们最喜欢的动画形象,然后督促孩子及其小伙伴学习好的言行和生活习惯。
对于年幼的孩子最重要的一点还是爸爸妈妈必须做到以身作则。如果常常在孩子面前吵架,言语粗俗,行为暴力,那么孩子势必“耳濡目染”。
模仿之情绪
多数孩子的自控能力是很差的,孩子们常常认为自己是世界和家庭的中心,所以自己的所有需求都应该被满足,因此一旦孩子遭受到挫折,孩子就会出现情绪起伏较大的情况。例如,孩子喜欢上了小伙伴新买的玩具,没有征得小伙伴的同意便动手去抢,此时如果爸爸妈妈再说孩子几句,那么孩子会很不开心。
孩子如何与其他人交往,多半是从父母、亲人之间的交往经历中习得。同样一件争抢的事情,例如爸爸想看足球比赛,而妈妈想看韩剧,此时如果两人不懂得礼让,最终失败的那方就会表现出抱怨的情绪。孩子没抢到玩具时,是不是如出一辙呢?
再比如,吃过晚饭,爸爸妈妈商量谁去洗碗,结果谁不愿意,妈妈还是不得不唠唠叨叨地自己去洗,而爸爸则厌烦地看着自己的电视。此时孩子接收到的信息便是“洗碗是一件不好的事情,爸爸妈妈都不愿意去做,我以后也不想做。”
其实,相较于这种情况,另一种做法更值得推荐。吃过晚饭,妈妈和爸爸商量,今天谁洗碗,谁抹桌子,最终每个人都会分配到一种任务,并且相对情绪上更满足。此时孩子接收到的信息便是“每个人都是家庭的一份子,必须要选择一件家务事来做。”等哪天孩子自己拿起抹布抹桌子时,爸爸妈妈可不要惊讶哦!
情绪的好差很大程度上系于自己的做法。如果选择一种更和谐的做法来让自己和身边的人更幸福,何乐不为呢?或许这才是为人父母能给孩子的最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