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化挫折为助力
我们要让孩子懂得这样一个道理:只要有认真的态度和坚韧的行动,失败只是暂时的。当孩子学会将挫折视为前进的号角,将会自愿争取进步,进而使天赋达到在普通状态下无法企及的水平。
引导孩子客观看待自身
平时不要过度赞美孩子。当孩子做了该做的事,请你视为理所当然,别赞不绝口;当孩子犯错,你须知治疗任性、虚荣和自视过高的良方正是批评、忽视等适度的惩罚。
家长高度的原则性有助于孩子学会客观看待自身,进而了解自己的能力和人际交往规则等,知道如何改正自己的错误,才不会遇到困难就退缩或推卸责任,其天赋才不至于在懈怠和挫折中退化。
在真正的风浪来临前,我们不妨为孩子人为制造一些“难题”。美国不少家长正是这样做的,他们要求孩子从小独居一室,并分担打扫房间、购买生活用品等家务。在这些活动中,孩子无疑会遭受各种挫折,但是在他们通过动脑、动手解决困难的时候,自然而然地提高了抗挫折能力和适应能力。
无论孩子的天赋多高,也终将遭遇各种挫折,可是大多数幼儿对遭受挫折尚未做好心理准备。我们不妨适时教会孩子做好面对挫折的心理准备:与孩子看电视时看到火灾场面,可与孩子就“假如大火烧毁我们的家该怎么办”等问题讨论对策;孩子参加比赛前,可先让孩子想想“假如我没拿到名次”等问题,以便做好心理准备;在与孩子共同欣赏动画或者图书时,还可以不失时机地利用现成案例,让孩子理解期望与结果之间通常存在差距。在我们的言传身教下,孩子一定会逐渐学会辩证地对待生活中的不尽如人意之处。
当孩子遇到挫折时
首先,需要家长表现出良好的心态,决不能嘲笑受挫的孩子或者胡乱斥责孩子,一定要多些关心、理解和支持,用爱和正面情绪激发孩子积极勇敢的性格。唯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进一步帮助孩子。
其次,不同的孩子对挫折的反应也不相同,所以认识、观察孩子的心理状态很重要。争强好胜的孩子重视比赛结果,失败时容易怨天尤人,把失败归在机遇、比赛的公正性或者其他人与事上。为了帮助孩子戒骄戒躁,取得更大的进步,我们不能用“没关系,输就输吧”,“得奖的小朋友还没有你表演得好呢”等语言来安慰孩子,贬低胜利者或裁判等人,而应该和孩子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教孩子欣赏对手,并告诉他“继续努力,下次也许就会成功”。
比较懂事或内向的孩子,面临挫折时倾向于自我反省,容易担心得不到理解,害怕别人怀疑自己的能力,又怕给他人增添麻烦,进而不安、紧张。要改变这种现象,就必须解开思想上的疙瘩。来自父母的信任、永不放弃和爱的承诺,是孩子韧性与勇气的源泉,能使其消除顾虑。
最后,我们应当理解这样一个事实:经受打击后,连大人都可能失去斗志,更何况孩子?他们通常在幻想中将挫折一再放大,然后幻想能逃避它。这时,我们可积极排解和疏导孩子的压力,多用“别怕,你能行”等积极话语鼓励孩子挑战困难,若能教会孩子转换注意力、自我补偿、幽默自嘲和宣泄情绪等方法,再好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