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好态度交至孩子手中
六岁以前孩子所养成的态度和习惯,就是我们所说的家教,也就是家庭教育的意思。入学以后,孩子的态度和习惯使他在学校里成为受欢迎的或者不受欢迎的小朋友。
一般来说,小学程度的学生,比较欢迎有下列这些态度的人:功课好,但是不骄傲;热心公益,喜欢帮助别人;能察言观色,善解人意;诚实守信,不欺骗;对自己要求多些,对别人要求少些;待人温和,不乱发脾气;处处为班级和同学着想。
良好的生活态度有很多,譬如勤劳、节俭、朴实、忠勇、守法、守分、守纪、守礼等等。只要具备良好的生活态度和习惯,就不怕不能生存,更不怕被人瞧不起。但是,最基本的是勤劳、守分和有恒。
第一,勤劳。
人生最基本的义务是什么?我们可以从反面来思考,人生最被人看不起的是什么?大家最看不起的,是不劳而获,所以人生最基本的义务是自食其力,不依靠他人来维持生活。假使一个社会人人都希望不劳而获,人人都不想自食其力,人人都要依靠别人生活,这个社会迟早要灭绝,也就是人人同归于尽。
子女在年幼的时候,自己还没有谋生的能力,当然可以依靠父母而生活。但是长大以后,一定要记住“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不穿嫁时衣”。分家饭,指父母祖先的遗产;嫁时衣,指父母嫁女儿时所赠送的衣服。这两句话,当然不是字面上所说的不吃分家饭,不穿嫁时衣,而是勉励子女长大以后,必须自食其力。
而要自食其力,最可靠的办法就是喜欢做事,不怕劳苦,也就是勤劳。小时候在父母抚养之下,就应该养成不怕劳苦,不图安逸,喜欢做事,不游手好闲的习惯,长大以后,才能够自食其力,以免长期拖累父母。
第二,守分。
奉公守法虽然是一句古话,但是对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进步而言,到现代还是十分重要。人人奉公守法,社会才能够安定,大家才能够安居乐业。
孔子说:“出门如见大宾。”并不是说一出门就要严肃端庄,道貌岸然,而是说我们出了家门,要把在外面所看到的人,都当做宾客一般以礼相待,用如见大宾的态度来善待邻居和路上遇到的人,社会才会和气,人人才会快乐。守法和守礼,合起来说就是守分。子女从小在家里扮演好自己的角色,养成守分的习惯,由家里推到门外,才能够出门如见大宾,而且奉公守法,恰如其分。
第三,有恒。
父母希望子女有一天会出人头地,而出人头地要靠经年累月的努力,一分耕耘,才有一分收获,可见有恒才是成功的根本。父母教育子女,子女如果不能够继续教育自己,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是不能成大功立大业的。从小培养子女持之有恒的习惯,凡事不可以五分钟热度,一曝十寒。凡事必须不怕困难,坚持到底,不但果敢坚忍,而且坚强有恒。